肝炎、血吸虫病、长期饮酒、口服避孕药、类固醇激素等药物以及肝区放射线照射等。
黄疸、腹胀、下肢浮肿、鼻出血、牙龈出血及上消化道出血史。
体检胸腹壁、腰部以下至下肢浅静脉显著而广泛的迂曲扩张,肝脾肿大,肿大的程度及硬度,有腹水,腹水的程度,脐周能闻及静脉鸣;有双下肢浮肿,营养障碍、色素沉着以及小腿的顽固性溃疡等。
【治疗原则】
对于肝功能尚可耐受手术者,又无显著全身性手术禁忌证的病例,均应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
1.直接解除下腔与肝静脉阻塞的方法①经静脉腔内行球囊扩张加内支撑血管成形术;②经右心房手指隔膜离断术;③经胸、膈、腹行右心房下腔静脉转流术;以及④经胸-腹膜后腔肝裸区行下腔静脉转流术。
2.门体静脉分流术①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②肠系膜上静脉-有心房分流术;③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间置移植分流术;④脾静脉-左下肺动脉分流术;⑤脾静脉-左下肺静脉分流术;以及⑥肝脏或脾脏与肺固定术。
3.其他针对治疗腹水的手术有腹膜腔-脉分流术、颈内静脉胸导管吻合术等。针对病因的有心包切除术、肿瘤切除及外纤维环松解术等。
【选择手术方式的原则】
1.解除门脉系的高压只能进行门-静脉分流术,适应于A型的病人。
2.直接解除阻塞的手术则适应于B型的病人。
3.解除阻塞与门-分流相结合的手术则适应于C型病人。
4.其他类型的手术应针对所需解决的问题选择相应手术。
【术前准备】
1.对于腹水,特别是有大量腹水的病人,术前可采用利尿剂治疗,腹腔穿刺放腹水等方法,减少腹水量,减轻腹水所致的膈肌上抬及对心脏的不利影响,更主要的是有利于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2.由于长期利尿剂的应用,病人往往出现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术前应加以纠正。
3.术前(特别是造影后)口服阿司匹林或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有高凝状态时,可静脉注入小剂量肝素0.5mg/kg体重。
4.注意肾功能的检查与保护。
5.消除感染灶并在术前应用抗生素。
6.测量血液动力学方面的各项数据。有条件时应在术前1d或当天安放Swan-Ganz导管,便于在麻醉与手术中监测,对于手术的即时效果判断及术后处理均可提供有用而准确的数据。
【麻醉】
一般采用硬脊膜外麻醉或全麻。
【术中注意点】
1.术中要限制液体量,在开放转流血管时要逐渐开放,并注意中心静脉压变化,预防急性心衰和肺水肿发生。
2.严密监测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心电图表现以及血气分析,据此调整麻醉呼吸机、输液量及所选用的药物。
3.行转流手术时,在血管阻断前,注入0.5mg/kg体重的肝素,以预防血栓形成及吻合口栓塞。
4.本病有丰富的侧支循环,出血、渗血较多,必须严格止血。
【术后处理】
需全面监测,包括神志、脉搏、血压、中心静脉压、血气分析、血清钠、钾水平、尿量、引流量等。此外,还需注意下列各点:
1.呼吸支持,一般需持续12~24h。
2.观察血性引流液的浓度与数量,如数小时内引流量不减,应寻找原因并作相应处理。若给予止血药物、输新鲜血或纤维蛋白原后,引流量仍不减少,则应紧急手术探查止血。
3.预防血栓形成及栓塞:术后即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d静滴,24~48h后,改口服阿司匹林50mg/d或消炎痛25mg,3/d,维持6~12个月。
对人造血管转流的病人,有时需在术后24~48h,静滴肝素0.5mg/kg,3/d,3~5d,然后改用华法令维持3个月。
4.观察尿量、尿比重,预防与治疗肾功能损害。
5.要特别注意有无肺梗死的出现。
【出院标准】
切口愈合,临床症状改善,无并发症。
【随访】
出院3个月、半年及每年随访1次,注意有无黄疸、腹水、呕血、黑便及胸腹壁浅静脉曲张的变化。作血常规及肝功能,食管、胃底钡餐X线摄片检查。B超检查下腔静脉、肝静脉,观察转流血管有无再狭窄或阻塞。必要时行肝静脉、下腔静脉造影。
无特殊预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