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类等啮齿动物既是传染源又是贮存宿主。牛、羊、马、驴等家畜及狗、狼、蟾蜍、蝙蝠等均可成为传染源。病人亦可为传染源,但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偶有经胎盘、输血、手术传播的报告。钝缘蜱既是传播媒介,也是保菌宿主。婢吸血被感染后,包柔体在蜱体内大量繁殖,并可从粪便和唾液排出,人被叮咬时,包柔体随蜱粪或唾液经咬破的皮肤创面而感染。亦可经眼结膜、胎盘或输血感染。蜱传回归热也具普遍易感性。感染后第1周即可出现1gM型抗体,1个月后逐渐下降。继1gM抗体后出现1gG抗体,2个月后仍继续增高。免疫力约1年,与虱传回归热无交叉免疫。本病春夏季多发,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
潜伏期2―15d,多为4―9d。临床表现与虱传回归热基本相同,但较轻。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数小时至1d可有周身不适等症状,继之急剧发病,恶寒战栗,体温很快升至39℃,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全身酸痛等表现,有些患者腰痛甚重,亦可有较明显的腓肠疼痛。可出现齿龈出血、黄疸等症状,但均少见。发病前在蜱叮咬的局部有炎症改变,初为斑丘疹,刺口有出血或小水疱,伴痒感,局部淋巴结可肿大,至发病时则仅留色素沉着。肝、脾肿大较虱传回归热为少且缓慢。初次发作高热持续1―2d,少数可长达4―6d。退热时多伴有大汗,间歇期通常2―10d,可感软弱、头痛、食欲不振等。大多发作3―9次,随发作次数增加,发作期渐短,间歇期延长,症状减轻或不规则。
(一)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应彻底灭虱。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流质饮食。补充足量液体和所需电解质。高热时物理降温。并发神经精神症状时,可投给镇静剂。体温骤降应注意防止虚脱发生。毒血症状严重者,可适当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二)病原治疗四环素为首选药物,每日2g,4此分服,热退后减量为1.5g/d,疗程7―11d。红霉素或氯霉素与四环素疗效相当。亦可选用青霉素。不能口服的患者,可静脉给药,在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赫克斯海默样反应,需及时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亦可在应用抗生素治疗之同时,合用激素类药物,以防赫克斯海默反应发生。
(一)切断传播途径
1.虱传回归热患者及可疑者均须立即隔离治疗,隔离至体温正常后15d。接触者灭虱后医学观察14d。以灭虱为主。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煮烫、干热、熨烫和冷冻四种方法。煮烫60度,30min;干热65―80度,30―60min即可灭虱。冷冻在-20度9h可冻死全部成虱及虱卵。亦可用药物灭虱,常用药物有敌敌畏、马拉硫磷。衣被上的残留药物通过皮肤吸收引起有机鳞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应予以注意。
2.蜱传回归热,以防鼠灭鼠防蜱为主。彻底消灭建筑物内的鼠等野生动物。畜圈、禽窝远离住宅。野外作用穿紧口的防护服,亦可喷洒二氯苯醚菊酯等化学驱避剂。
(二)保护易感人群除搞好个人卫生,消灭虱子,野外作用做好个人防护外,对进入疫区而确被疫蜱叮咬者投给多西环素0.1g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