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体为念珠状链杆菌,革兰染色阴性。菌体长约1~3μm,呈圆形、椭圆形或梭形,常呈链状排列。在含20%新鲜兔血清的培养基中能够生长,兼性厌氧。加热至55℃30分钟即被杀灭。
本型鼠咬热的潜伏期较小螺菌所致的鼠咬热为短,仅1~2d,但个别病例的潜伏期可长达3周。人体被病鼠咬伤后,伤口可以很快愈合,也可出现红肿或继发感染,局部淋巴结肿大,潜伏期过后,起病突然,患者出现寒战、高热、头痛、肌痛、呕吐等全身症状。发热为间歇性或不规则型,持续2~5d缓解,但可再度上升。四肢特别是掌跖部位可见散在斑点状皮疹,压之褪色,严重者可出现紫癜或脓疱。约有半数患者可出现多处关节红肿、疼痛、关节腔内可有渗液,多累及大关节,其表现类似风湿性关节炎。此外,少数患者偶可发生脑脓肿或心内膜炎。经污染食物感染者,除缺少局部伤口外,其它症状与此相同。
在治疗方面,青霉素治疗效果最好,常用剂量为每日120万u,分二次肌内注射,连用7~15d。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每日1.5~1.8g,口服,连用7d。咬伤口如未愈合,应用0.02%呋喃西林、0.2%依沙吖啶或0.1%~0.2%新霉素溶液局部湿敷。
积极灭鼠,避免被鼠咬伤,妥善储存奶制品及食物免受污染是主要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