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扁桃体周脓肿

扁桃体周脓肿为扁桃体周围隙内的化脓性炎症。早期发生蜂窝织炎(称扁桃体周炎),继之形成脓肿。中医称为喉痛。多发生于青壮年。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本病常继发于慢性扁桃体炎之急性发作期。由于扁桃体隐窝,特别是扁桃体上隐窝被堵塞,引流不畅,感染向深层发展,穿透扁桃体包膜,进入扁桃体周围隙。本病一般发生于一侧。根据其发生部位,临床上可分为前上型和后上型两种。前者脓肿位于扁桃体上极与腭舌弓之间,此型临床最常见;后者位于扁桃体与腭咽弓之间,较少见。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甲型草绿色链球菌等。

在扁桃体急性发炎3~4日后,发热仍持续或又加重,一侧咽痛加剧,吞咽时尤甚,疼痛常向同侧耳部或牙齿放射。再经2~3日后,疼痛更剧,因不敢吞咽,致唾液潴留口中。病人呈急性病容,表情痛苦,颈项僵直,头部倾向病侧,口微张,有唾液垂滴,语音含糊不清,似口中含物。喝水时,常向鼻腔反流。重症者因鼻内肌受累而有张口困难。同侧下颌角淋巴结常肿大。
1、脓肿未形成前,按急性扁桃体炎治疗,选用抗生素控制炎症。
2、穿刺抽脓 用以明确脓肿是否形成及脓腔部位。穿刺部位可用2%地卡因涂抹,或用1%普鲁卡因浸润粘膜麻醉。穿刺时,应注意方位,不可刺入太深,以免误伤咽旁隙内大血管。针进入脓腔,即有脓液抽出。
3、切开排脓 对前上型者,可在穿刺处作一弧形小切口切开粘膜,用长弯血管钳插入切口,沿扁桃体包膜外方进入脓腔,充分排脓。对后上型者,则在腭咽弓处排脓。术后第2天复查伤口,必要时可用血管钳再次撑开排脓。
4、对多次脓肿发作者,应在炎症消退2周后,将扁桃体切除。由于抗生素对炎症的有效控制,也可在确诊后,切除病侧扁桃体,其优点为排脓通畅,恢复快,能一次治愈本病。
无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