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农民肺

农民肺(farmer’slung,FL)是因吸入含有嗜热放线菌的有机粉尘而引起的一种外源性变应性(过敏性)肺泡炎[extrinsicallergic(hypersensitivity)alveolitis]。患者多从事农业生产,故称“农民肺”。此外,还有甘蔗尘肺、蘑菇尘肺、土豆尘肺、湿化器肺(或“空调机肺”)等,均可因其生活环境含有大量嗜热放线菌而发生本病。有人将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pneumonitis)归入此类疾病,但过敏性肺炎含义更广泛,应加以区别。国外有关农民肺的报道始于1932年,但当时对其病因不明,至1962年Pepys等在农民肺患者血清中发现了抗嗜热放线菌抗原的抗体后,才确认本病是与Ⅲ型变态反应有关的疾病。我国在1981年始有经尸检证实的农民肺病例报道。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嗜热放线菌属(thermophilicactinomyces)是本病的主要病原菌(包括许多亚型)。国际上多以干草小多孢菌(micropolysporeFaeni)作为标准菌种。此外,常见的还有普通嗜热放线菌(thermoactinomycesVulgaris)、白色嗜热放线菌(thermoactinomycescandidus)、绿色嗜热单孢菌(thermoactinomycesviridis)。在我国的患者中调查又发现了热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thermohygroscopicus)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并经动物实验反复验证其亦是农民肺的致病菌。嗜热放线菌在自然界分布甚广,谷物或稻草(包括甘蔗渣、蘑菇渣、土豆渣以及室内安装的湿化器或空调器内的灰尘)等潮湿发霉,草堆内温度可达40℃~60℃,湿度达45%以上,这是此类“嗜热”放线菌生长的有利条件。

传统上农民肺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型。亚急性型多为急性延迟、发展而来,症状较重,易于误诊。但由于难以界定其时间和临床表现,且很少见,一般不必列入常规分型。急性型:当吸入大量的嗜热放线菌孢子后约4~8h内发病,起病急骤,畏寒、高热、汗多、全身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头痛、胸闷、气短、干咳或少量黏液痰。此时极易被诊断为“感冒”,但上呼吸道症状不明显。大约有10%的患者可出现哮喘样发作、皮肤瘙痒和黏膜水肿等I型(速发型)变态反应症状。体检时可见呼吸急促,甚至缺氧。双下肺可能闻及少量湿
脱离接触抗原的环境是最根本的治疗。特别初次急性发作者大多有自限趋势。1~7天病情明显好转,3~4周症状消失,胸片上病灶吸收,肺功能最后恢复正常。但为了防止以后发生肺间质纤维化,或病情严重,呼吸困难,甚至哮喘样发作,可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以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促进吸收。一般以泼尼松(龙)为例,开始用30~40mg/d,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急性型总疗程4~6周。慢性型是否用药或用多长时间尚无定论,可先试用口服激素,如病情有明显改善,病灶有所吸收,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逐渐减量停服。如果病灶呈瘢痕化或间质纤维化则无益有害。继发感染,合并呼吸衰竭以及肺心病时给以相应的治疗。
预后:大多数急性型农民肺患者脱离抗原后可康复,但亦有第一次严重发病而致死的报道。反复发作病变广泛,并发呼吸衰竭或肺心病者死亡率可达10%左右。如能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和预防则预后良好。
预防:避免接触嗜热放线菌是根本措施。反复发作农民肺的患者应转换职业,离开发病环境。如仅发病1~2次后未再发病,则可在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后仍从事原来工作。预防工作包括:①向发病地区农民宣传本病的防治知识;②对草料、谷物等要充分干燥后,储存于有防潮设备、通风良好的地方;③机械化、自动化操作可减少吸入孢子的机会;④草料中喷洒1%~2%的丙酸可防止草料发霉,但价格昂贵,不宜再作饲料用;⑤正压气流防护头盔等,有条件者可试用;⑥有症状者及时就医。追踪观察,出现不可逆病变者调离工作,以防发生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