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颞动脉炎

颞动脉炎也称颅动脉炎,是以解剖部位命名的。它属一种大、中动脉炎症,可累及多个部位的动脉,但均有颞动脉损害。临床上以头痛、发热、眼部疼痛、全身疼痛和进行性视力障碍甚至失明为其特征。本病与风湿性多发性肌痛有密切关系。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细菌、病毒感染与本病有一定的关系,但尚未找到确切的证据。吸烟和日光照射可引发或加重本病。

颞动脉炎是一种常见疾病,患病率约为24/10万。本病是一种老年性疾病,发病年龄以50岁以上最多见,男女之比为1∶3,起病与季节变化所出现的上呼吸道感染有明显关系。
本病除颞动脉受累外,还常有全身性或系统性、多发性中、大动脉炎,如颈动脉、主动脉、锁骨下动脉、冠状动脉、肠系膜动脉、髂动脉、股动脉、
糖皮质激素对本病有显著疗效,可使全身症状和局部血管炎表现很快缓解。开始可用泼尼松20mg,2~3次/d口服,也可改用相应剂量的其他剂型静脉滴注。在治疗过程中应每周复查血沉一次,因为血沉是本病活动性的指标,临床上可根据血沉的下降情况调整激素的用量。若无眼底出血,也可应用肝素1万U静注,每6小时1次,直到视力恢复为止,也可应用丹参静脉点滴以改善微循环。应用肝素时应严密观察,防止发生出血等副作用。也可用乙酰唑胺,开始口服500mg,以后改为每6小时250~500mg。以上药物均需连续给药3天,以后再根据血沉下降幅度及临床症状改变情况逐渐减少用药剂量。至少需维持用药半年,个别患者用药需延长达1~2年或更长时间。只要血沉不恢复正常,就要继续用药。如为病程早期,全身症状严重,也可辅以少量阿司匹林或吲哚美辛(消炎痛)等药物。除了通常使用的糖皮质激素之外,尚可应用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5-氟尿嘧啶)、巯嘌呤及免疫调节剂如胸腺素、转移因子、左旋咪唑等。上述药物的用药剂量必须因人而异。
预防:
1.一级预防
(1)通过病因调查做好病因预防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手段,与本病发生有关的因素有:
①感染:如β溶血性链球菌、柯萨奇B组病毒、结核杆菌、肝炎病毒、寄生虫感染等,故应预防感冒,扁桃体炎的发生,消除感染病灶,驱除肠道寄生虫。
②食物:鱼、虾、蟹、蛋、牛奶等,应尽量避免接触或食用。
③药物: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磺胺药、异烟肼、水杨酸类等,用药前应详细了解药物过敏史。切勿滥用。
④其他:寒冷刺激、吸入花粉、昆虫叮咬、精神因素等,应避免风寒、风热侵袭,避免接触致敏原及遭受精神刺激。
(2)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尤其是儿童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室内换气和呼吸新鲜空气,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3)反复发作者,应设法避免损伤,有前驱症状的可在医生指导下试用抗过敏药物。发作时应注意休息,尽量避免手术,如必须手术时,则要严格做好手术前准备和术中、术后观察,防止意外。
(4)在工业生产方面,对有毒物品或放射性物质要做好劳动防护。
2.二级预防
(1)早期诊断:皮肤紫癜发生前2~3周常有倦怠、乏力、头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史。结合病史,有链球菌感染或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者可早期诊断。另外,皮肤的最早表现可仅有荨麻疹及红斑。儿童常伴水肿。本病腹痛特点:①腹痛部位及压痛点常不固定;②不同发作时间其腹部症状或体征的性质往往不一致;③腹部体征不如症状明显,即腹痛虽甚剧烈,但压痛较轻,且腹肌多无紧张;④多数病例除腹痛外伴有腹泻。
(2)早期治疗:
①病因治疗:是治愈本病的关键,尽量设法找出引起过敏的食物、药物或其他致病因素,避免再接触。
②药物治疗:抗组织胺类药、止血药、维生素类药以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中医中药辨证施治及针灸。
3.三级预防由于该病病程长短很不一致,多数病程短,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时好时坏,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病程可长达数年之久。紫癜性肾脏病变与临床表现有密切关系。局灶性肾小球肾炎占多数,预后良好,弥漫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则预后较差。约50%死于尿毒症。遇以上情况除积极治疗外,应加强营养,注意劳逸结合,增强体质及自身免疫功能,防止疾病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