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于1966 年由McConcille 等首次报道,1973 年Rogers 等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本病患者肾小球基底膜(GBM)弥漫变薄,而最先揭示了本病病理特征。薄肾小球基底膜病(thin 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disease)的定义是,组织学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变薄,临床以肾小球性血尿为特征,但遗传学无基因突变的一类疾病。根据患者有无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分为良性和进行性;又根据患者有无家族史分为家族性和散发性。如果患者有肾小球基底膜变薄,又有家族史,无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则称为良性家族性薄肾小球基底膜病,或称家族性良性血尿(benign familial hematuria),还有人称其为非进行性遗传性肾炎。这是薄肾小球基底膜病中最常见的类型。薄肾小球基底膜病分类:
1.家族性薄肾小球基底膜病、良性家族性薄肾小球基底膜病、进展性薄肾小球基底膜病。
2.散发性薄肾小球基底膜病、良性薄肾小球基底膜病、进展性薄肾小球基底膜病。薄肾小球基底膜病与奥尔波特综合征的不同在于患者有无Alporlt 基因。由于肾小球基底膜变薄也是早期奥尔波特综合征的典型表现,所以在临床上,对于表现为血尿和蛋白尿的患者,即使肾活检发现只有肾小球基底膜变薄而无致密层的分离和板层状改变,也不能排除奥尔波特综合征的诊断。尽管薄肾小球基底膜病的发生率尚不清楚,但在有血尿症状的患者中较普通。一些儿科和成人肾脏病的资料提示在以持续性单纯性血尿来就诊的患者中,20%~25%的患者被证实为薄肾小球基底膜病。在家族史阴性和维持正常肾功能至终生的单纯性血尿患者,薄肾小球基底膜病是常见的病理表现。在持续性单纯性血尿的病因中,薄肾小球基底膜病的发生率与IgA 肾病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