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慢性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慢性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chronicautomaticatrialtachycardia,CAAT)亦称慢性房性心动过速(chronicatrialtachycardia,CAT)、持久性房性心动过速或无休止性房性心动过速(incessantatrialtachycardi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动过速。根据这类心动过速有无窦性心搏的间歇出现,可分为两个亚型:
①慢性持续(久)性房性心动过速(chronicpersistsustainedatrialtachycardial,亦称持续性无休止性房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长期存在。可持续数月至数十年,从幼年到成人均可发病;
②慢性反复性房性心动过速(chronicrepetitiveatrialtachycardia)亦称反复性无休止性房性心动过速,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反复持续发作,短阵房性心动过速之间常被1个(少数为2~3个)窦性心搏所分隔,较少伴有房室传导阻滞。其他特点与慢性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相同。这两种类型有时很难区别。因为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用洋地黄治疗后可转变为反复性房性心动过速。两型之间也可互相转变。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病因尚不明确。原发性慢性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多见于婴幼儿,常为先天性、遗传性或解剖学因素造成;继发性慢性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常有明确的引起无休止性心动过速的原因,常见者为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包炎等或由药物、心脏手术的瘢痕(又称切口性无休止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的损伤引起。

1.发病年龄患者多为儿童、少年或青年,有些患者出生时心动过速就存在。年龄超过55岁的患者很少见到。
2.心动过速的类型不同心率快慢也不同,即使同一患者不同时间心率变化也较大,心率受自主神经影响明显。心率为150~180次/min,也有报告心率为100~150次/min,很少超过200次/min。
3.临床症状虽然心动过速长期持续,但除有轻度心悸、胸闷外,多数无严重症状。但如患者长时间持续心率增快可发生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形成扩张型心肌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不少患者心力衰竭发生后才首次就诊。心力衰竭多见于心室率持续在180次/min以上的患者,也可见于反复型患者。有报道小儿患者约半数有呕吐、腹痛等症状,原因不清。
4.心动过速的病程特点多年随访患者房性心动过速持续存在,超过10年者也很多,一般认为应至少持续数月乃至数年。有一组报告10例病例持续存在均超过4个月。婴幼儿发病者病程常进行性加重,治疗较为棘手。
5.无休止性心动过速与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动物试验表明经过3~5周连续快速心房刺激后,心脏可明显增大形成扩张型心肌病。继而发展为心力衰竭。无休止性心动过速引起的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诊断标准为:
①有心慌、气短、下肢水肿等心功能不全的主诉,并有心率增快、心脏扩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等心力衰竭体征;
②有较长时间的无休止性心动过速的发作病史及资料;
③心电图可见无休止性心动过速的发作,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心脏扩大、心室壁变薄、心脏收缩功能减退;
④可排除是由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或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和快速心律失常;
⑤快速心律失常控制后心力衰竭明显好转,心肌病可有部分逆转。
1.药物治疗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都可选用,但疗效差。多数患者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仅能使异位房性心动过速减慢和(或)使房室传导阻滞增加,使心室率减慢。个别病例在应用洋地黄、普鲁卡因胺、奎尼丁或电击复律后房性心动过速可有短暂终止。普萘洛尔(心得安)、地尔硫卓(硫氮卓酮)、维拉帕米可减慢房性心动过速的心室率,偶也可使其终止。少数病例用胺碘酮、氟卡尼治疗有效。年龄较大的患者应考虑是否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吸屏试验可使部分反复性病例暂时恢复窦性心律,但不能制止房性心动过速的再次发作。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其原发病。应注意对加重心律失常的其他因素的控制。如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内分泌疾病、心肌炎、心肌缺血等。若已合并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更为重要。
2.射频消融术治疗可以根治,不良反应少,可作为首选。
3.外科手术治疗对于药物疗效差、射频消融术不能奏效者,可以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是先天性的、自律性的、合并其他心脏病的患者。外科手术不仅能切除心律失常病灶,还可同时处理引起心律失常的其他解剖学基础。
预后:慢性房性心动过速临床并非少见,多发生于儿童,常很顽固,易发展成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危害性大。一旦诊断确定,应尽早治疗。
预防:
1.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慢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预后良好,很少发生心力衰竭和脑血管并发症。许多患者可承受外科手术、妊娠。但有器质性心脏病预后不良,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2.可消除各种诱因,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吸烟、饮酒、过度疲劳、焦虑、消化不良等。应避免过量服用咖啡或浓茶等。必要时可服用适量的镇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