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结核、组织胞质菌病、放线菌、结节病、梅毒、外伤后纵隔出血以及药物中毒等,均可引起纵隔纤维化。亦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部分患者的病因不明。
本病早期通常无症状,但可逐渐出现纵隔器官粘连或受压的症状,主要为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出现静脉压增高、头面部、颈部及上肢水肿、颈静脉充盈,胸壁上侧支循环静脉扩张。患者有头痛、头昏、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由于侧支循环的建立,梗阻一般可逐渐减轻,症状亦可改善或消失。病变累及其他器官则可引起各器官梗阻的相应症状。如吞咽困难、咳嗽、气促、肺动脉受压引起肺动脉压增高。累及肺静脉可导致肺血管淤血,出现咯血,偶压迫膈神经引起膈肌麻痹、压迫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等。
治疗方法有两种。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1.内科保守治疗 主要根据不同病因而采取不同措施,如用抗生素控制炎症,激素促进吸收,利尿剂减轻水肿,低分子右旋糖酐促进静脉侧支循环等方法进行减症治疗,以待侧支循环的建立。
2.外科手术治疗 内科治疗无效时可采用外科手术建立侧支循环。如纵隔纤维化病变局限时,可外科切除,以解除器官压迫,并可施行上腔静脉旁路移植手术,以减轻上腔静脉的阻塞。另外,还可直接切开梗阻的静脉进行血栓摘除术、内膜切除术,或使用人工血管、自身静脉、同种异体血管进行搭桥短路手术等。国外有在上腔静脉狭窄处作纵切口,以大隐静脉片修补获得成功的报道。
预后:慢性纵隔炎引起肺动脉高压、肺静脉阻塞以及血栓形成该类患者预后较差。
预防:主要根据不同病因而采取不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