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外血肿较少见,系指伤后2~3周以上者,占硬膜外血肿的3.5%~3.9%。自从CT应用以来发生率有所上升,有人发现竟占1/3以上(Burres 1979),其实这中间可能有部分属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甚至是迟发性血肿,况且诊断慢性硬膜外血肿的时间标准,也不象慢性硬膜下血肿那样明确。一般认为伤后13天以上,血肿即开始有钙化现象可作为慢性血肿的诊断依据。
慢性硬膜外血肿较少见,系指伤后2~3周以上者,占硬膜外血肿的3.5%~3.9%。自从CT应用以来发生率有所上升,有人发现竟占1/3以上(Burres 1979),其实这中间可能有部分属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甚至是迟发性血肿,况且诊断慢性硬膜外血肿的时间标准,也不象慢性硬膜下血肿那样明确。一般认为伤后13天以上,血肿即开始有钙化现象可作为慢性血肿的诊断依据。
慢性硬膜外血肿的致伤因素与急性者并无特殊之处,其不同者乃是病人伤后能较长时间地耐受血肿,且临床症状表现十分迟缓。这可能与血肿的大小、形成速度、所在部位和病人颅腔容积的代偿能力有关。故有出血源于静脉的说法。此外,亦有人认为是因外伤后引起的脑膜中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所致。临床上可发现少数迟发性硬脑膜外血肿:即首次CT 扫描时无明显影像异常,但在相隔几小时甚至十多天之后再次CT 扫描时,才发现血肿,这是指血肿的时间或病程的急缓,占整个硬脑膜外血肿的5%~22%,以男性青年较多,原因可能是患者头部外伤时存在硬脑膜的出血源,但因伤后脑组织水肿、其他与此形成的血肿及某些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形成了填塞效应而对出血源有压迫作用。但后来采用过度换气、强力脱水、控制脑脊液漏、清除颅内血肿及手术减压等措施,或因全身性低血压的影响使颅内高压迅速降低,突然失去了填塞效应,故而造成硬脑膜自颅骨剥离,遂引起迟发性硬脑膜外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