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从早期的文明活动中使用棉花等植物纤维性农产品纺线织布开始就有棉尘暴露的问题,随着工业化而来的纺织工业的大量涌现使职业暴露棉尘对健康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大型棉麻纺织厂的基本生产过程开包、混棉、梳棉等都产生大量棉尘,是职业暴露的主要来源。机械化的棉花收获以及轧棉、弹棉、棉籽油生产、棉硝、棉毯生产等亦产生大量棉尘。我国是世界上棉花使用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仅次于前苏联后世界上第二产棉大国,纺织工业从业工人约400 万。棉尘对健康的不良影响其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最早见于1816 年的描述,发现英国曼彻斯特的学生星期天在棉纺厂工作后声音空瓮样嘶哑。1845 年二名法国医生首先描述了工人呼吸道症状在星期一或星期二明显加重,在周末渐减轻。1877 年Proust 提出棉尘病(byssinosis)用来称谓这一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人们还注意到,初次接触棉尘或偶尔暴露高浓度棉尘的人可发生“纱厂热”(millfever),表现为接触棉尘数小时后出现寒战、肌肉关节痛、干咳、乏力、发热,类似流感早期的症状。现在已知道这实际上是有机粉尘毒性综合征(ODTS)。少数接触棉尘的工人,开始接触半小时后即发生肺通气功能下降,并在工作周内进行性加重,可伴有喘息,和职业性哮喘表现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