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麦地那龙线虫病

麦地那龙线虫属旋尾目、龙线虫科、龙线虫属。成虫可寄生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组织内,引起麦地那龙线虫病。该病在世界各地分布较为广泛,特别是印度、巴基斯坦、西南亚以及非洲一些国家流行较为严重。据世界卫生组织(1990)统计的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有500―1000万人患稗地那龙线虫病,估计有1.2亿人受该病威胁,并提出全球消灭该病的规划和要求。在我国,对家畜感染的报告较多,而人体病例至今仅有王增贤(1995)报告1例,患者为安徽阜阳农村1名12岁男性儿童,在其左侧腹壁脓肿内检获1条雌性成虫。成虫形似一根粗白线,前端钝圆,体表光滑,镜下可见较密布的细环纹。雌虫长约60―120cm,宽约0.9―2.0mm,成熟雌虫的体腔被前、后两支子宫所充满,子宫内含大量第一期幼虫。雄虫长约12―40mm,宽约0.4mm,末端卷曲1至数圈,交合刺两根。幼虫大小约为636.0μm×8.9μm,体表具有明显的纤细环纹,细长的尾部约占体长1/3。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寄生于终宿主(人或动物)组织内的雌虫,成熟后自寄生部位移行至四肢、背部皮下组织,头端伸向皮肤表面,子宫内成千成万的幼虫,由于内外压力而致子宫破裂,释放出大量极为活跃的第一期幼虫。这些幼虫可引起宿主强烈的免疫反应,使皮肤形成水泡。水泡最后溃破。当溃破部位与冷水接触时成虫受刺激致使虫体与其子宫自伤口伸出,将幼虫间歇性地产入水中,雌虫产完幼虫后自然死亡,并被组织吸收,伤口亦即愈合。幼虫在水中被中间宿主剑水蚤吞食后,在其体内发育为感染期幼虫。当人或动物饮水误吞含感染期幼虫的剑水蚤后,幼虫在里十二肠处剑水蚤体内逸出,钻入肠壁,经肠系膜、胸腹肌移行至皮下结缔组织。约3个月后,雌雄虫穿过皮下结缔组织到达腋窝和腹股沟区,雌虫受精后,雄虫在数月内死亡。成熟的雌虫于感染后第8―10个月内移行至终宿主之端的皮肤,此时子宫内幼虫已完全成熟。

本虫的致病作用主要是雌虫移行至皮肤,使皮肤出现条索状硬结和肿块;释放的幼虫可引起丘疹、水泡、脓泡、蜂窝组织炎、脓肿、溃疡等症状;雌虫释放的代谢产物可引起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和全身症状,发热、头晕、恶心、腹泻、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此外,虫体还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截瘫;亦可引起眼部、心脏及米鸟生殖系统的病变;后遗症有关节炎、滑膜炎、关节强直和患肢萎缩,影响劳力。
治疗本病的最可靠方法为使用1根小棒慢慢将虫体卷出。方法是用适量冷水置于暴露在伤口外的虫体上,雌虫随即伸出生产幼虫,此时便可用小棒卷出约5cm长的虫体。每天一次,约经3周即可将全虫去除。化疗药物可用灭滴灵和噻苯达唑。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引用或接触污水及腐败的植物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