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猫抓病

本病又称良性淋巴网状细胞增多症,由猫抓接种感染引起的一种亚急性局部肉芽肿性淋巴结炎。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对猫抓病的认识已有60多年,曾怀疑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Gram阳性菌、抗酸杆菌是本病的病原体。于1983年Wear等从患者淋巴结活检标本中发现Gram阴性杆菌,用Wartin-Starry银染色看得更清楚,这一杆菌多形性,不耐酸,成链或成群排列。到目前为止,多数学者证实此杆菌为Rochalimaeahenselae,系猫抓病的致病菌。

潜伏期平均10d左右。在猫抓部位出现结痂性丘疹或结节,数周内可自行消退。在原发接种后3~12周,局部淋巴结肿大,有自发痛和触痛,可化脓,此时可有低热、不适、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大多在2个月内自然消退,但亦可存在几个月。此外,少见的皮肤表现有斑丘疹、多形红斑、结节性红斑和紫癜等。有时全身淋巴结肿大,脾肿大。极少数可发生滤泡性结膜炎和结膜肉芽肿、脑病、视网膜炎、关节炎、肺炎和胸膜炎等。其中脑病除表现恶心、呕吐外,半数患者可有惊厥、昏迷,但这些并发症一般预后较好,常无后遗症。
本病好发于秋冬季,男性多于女性,以儿童和青年人居多,皮损多见于手、前臂、面、颈及小腿等部位。
实验室检查很少有明显异常发现,多数病人对猫抓病抗原皮试阳性。
通常以手术切除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