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流行性乙型脑炎伴发的精神障碍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encephalitis,简称乙脑)伴发的精神障碍是指由蚊虫媒介传染的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并在此基础上出现的精神障碍。流行性乙型脑炎常在夏秋季流行,起病急剧,好发于儿童。病变部位在脑实质,以广泛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下降,病死率小于15%,约1/4的重症病人可遗留神经精神症状。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是由乙型脑炎病毒(为一种嗜神经性病毒)经蚊媒介传染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1.躯体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
(1)初期:发病在1~3天内,起病急,主要症状为发热,1~2天内体温可达39~40℃。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轻度意识障碍,如倦怠、嗜睡等。
(2)极期:发病第4~10天,主要表现为高热、抽搐、昏迷、呼吸衰竭等。神经系统体征通常1周内达高峰,可见震颤、痉挛、各种不同的瘫痪、腱反射消失,脑神经障碍、脑膜刺激症状以及自主神经障碍尿失禁或尿潴留等。
(3)后期:可遗留有迟钝、流涎、失语或口齿不清、震颤、共济失调、不同程度的瘫痪或表现单纯性意识障碍,手足徐动症、癫痫大发作或杰克逊癫痫,此时病人可伴有癫痫性格。帕金森综合征的表现较轻,并可好转。有些病人有言语障碍,表现为不会说话、口吃或拼音不清楚等。一般6个月恢复,少数可持续较长时间。
2.精神症状精神症状的轻重、病程长短依原发病而改变。一般讲,随躯体症状恢复而日趋好转,少数可持续1~2年;或随疾病后遗症出现而呈慢性期精神症状表现。
(1)早期或急性期症状:
①意识障碍:可见各种不同程度(由混浊到昏迷)的意识障碍,此时定向力不完整。可有运动性兴奋等。
②幻觉妄想状态:病人呈无欲无力状态,思维迟钝或不连贯,表情呆板,动作少而慢。妄想多在幻觉基础上产生,以成年人多见,而且多在轻度意识障碍时出现。
③感知综合障碍:有些病人有明显的视物显大、视物显小、视物变形以及体形感知综合障碍。所有这些也是多在意识障碍的基础上产生的。
④紧张综合征:多见于儿童。少数病人可出现脑衰弱综合征。以及失眠、健忘、表情呆板、情感迟钝或易激惹、注意力涣散等症状。
(2)后期或慢性期精神症状:
①人格改变:病人变得幼稚、易冲动、好攻击人、报复他人、情绪不稳或缺乏克制能力。有的缺乏主动性及应有的情感反应,意志意向活动减弱,孤僻、死板。有的病人变得自私,易记仇。也有的病人表现为行为轻率,变得举止轻浮,性的意向增强,偷窃、说谎等。成年人多见。
②智能障碍:常是精神发育迟滞的主要原因。在发病初期病情严重儿童多见,出现痴呆程度较重且恢复较差。
③行为异常:在儿童中多见,表现好动、冲动、喜恶作剧、破坏行为及手足徐动、痉挛性瘫痪等。
1.内科治疗为主,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1)支持疗法:防止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预防并发症。
(2)对症治疗:如控制脑水肿,激素疗法或使用促大脑代谢剂。
(3)抗病毒治疗: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
2.精神症状的治疗对精神兴奋及幻觉妄想的病人,可给以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和氟哌啶醇等。必要时可给以肌内注射。如精神症状较轻可选用安眠镇静剂如地西泮(安定)、氯氮卓(利眠宁)等。
3.后遗症状的治疗可进行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等。对运动障碍的病人,应早期给以被动的和主动的运动训练。对人格变化及智能障碍病人,须进行特殊教育及训练。
预后:轻的病例在意识混浊或昏迷持续数天后意识开始好转,经2~3周即清醒。严重病例可由昏迷而死亡。即使恢复,也常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如人格的变化或严重的智能障碍。其他精神症状可以残留1~2年。
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乙脑的流行季节是夏秋季节,预防的关键是在此季节到来前抓好灭蚊工作,这是预防乙脑和控制本病流行的一项根本措施。预防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因为猪是乙脑传播的主要中间宿主,因此还要加强对动物宿主的管理。有效地降低乙脑发病率就可减少因流行性乙型脑炎伴发的精神障碍。为做好预防控制工作,降低乙脑发病率,保护人民健康,卫生部印发了《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控制工作指导意见》(卫疾控发[2004]75号),是预防本病的纲领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