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冷球蛋白血症

1933年,Wintrobe等首先在一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发现一种遇冷沉淀、温暖后又溶解的蛋白质。1947年,Lerner等命名其为冷球蛋白。正常人冷球蛋白平均含量为5.88±5.33μg/mL。
冷球蛋白可分为两大类三型:第一类为单株型(Ⅰ型),由一种单株的冷球蛋白组成,其组成大多数是IgM或IgG,很少是IgA,偶尔为冷Bence-Jone蛋白。第二类是混合性冷球蛋白,大多数是免疫复合物。混合性冷球蛋白由不同类型的Ig组成,最常见的是IgM-IgG,其它有IgG-IgG、IgA-IgG、IgG-IgM-IgA;此外还有IgG-β脂蛋白、纤维蛋白原或纤维蛋白原复合体-IgM等。混合性冷球蛋白又分二型:①单株成分型(Ⅱ型):由两种或两种以上Ig组成,其中一种是单株,最常见的Ⅱ型冷球蛋白是IgM-IgG。②多株成分型(Ⅲ型):由两种或两种以上Ig组成,其中任何一种都不是单株,最常见的是IgM-IgG。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本病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家族性三种。继发性冷球蛋白血症常见于病毒、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感染,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多发性肌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结节病、天疱疮等自身免疫病,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骨髓瘤等淋巴增生性疾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甲、乙、丙型肝炎和胆汁性肝硬化等肝病。一部分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经2~10年可发展为SLE等自身免疫病或血液病,因此本病是否为一独立疾病尚有争议。

(一)皮肤表现为散在炎症性红斑、紫癜、丘疹或斑片,可见皮肤梗塞、出血性痂、溃疡和瘢痕及炎症后色素沉着。亦可有荨麻疹、肢端紫绀、网状青斑等。口腔粘膜常见紫癜、溃疡等。皮损有疼痛、触痛、灼热感或瘙痒。
(二)关节关节痛是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的常见症状,常发生在手、膝关节,为多关节痛,对称或不对称,偶有关节红肿。
(三)肾表现为急性和慢性肾炎,也可为肾病综合征、肾衰。
(四(神经系统主要为周围神经病变,包括双侧或单侧感觉及运动障碍,如感觉异常或麻木,腱反射消失,肌萎缩、肌力减退,肌电图符合周围神经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较少见,有偏瘫、脑血管意外、昏迷和精神异常等。
(五)其它如肝脾肿大、严重腹痛、心包炎和全身淋巴结肿大等。
(六)实验室检查
1、冷球蛋白测定90%以上Ⅰ型和80%以上Ⅱ型患者血中冷球蛋白含量>1mg/mL,80%以上Ⅲ型患者则<1mg/mL。
2、IglgM常增高,部分患者IgG和IgA增高。
3、血清补体I型正常,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患者补体常降低。
4、血沉常增快,血红蛋白量降低,血小板减少,血凝障碍,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假阳性反应,γ球蛋白增高,类风湿因子常阳性且滴度较高。
5、Coomb试验阳性,抗核抗体阳性,直接免疫荧光显示血管壁有Ig、补体和纤维蛋白原沉积。
治疗原发病。轻症者可采用非皮质类固醇抗炎药和对症处理。重症者如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采用皮质类固醇(泼尼松15~80mg/d,或冲击疗法)、免疫抑制剂、抗疟药、血浆置换。Casato等(1990)报道用α或γ干扰素治疗有效。
避免寒冷,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