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语、失认、失读、同向偏盲、颅神经瘫、肢体瘫痪、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症状和体征。
由于胶质瘤有浸润性生长的特点,对分化良好、界限清楚并位于非功能区的胶质瘤可行肿瘤肉眼下全切除或行脑叶切除。对浸润范围广、界限不清且又在或邻近脑功能区的胶质瘤只能做大部或部分切除,术后再辅以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1.手术治疗
(1)星形细胞瘤:小脑和大脑半球表浅部位的星形细胞瘤可作手术切除,以不产生偏瘫、失语、昏迷而又达到减压为目的。大脑半球深部星形细胞瘤可根据部位作部分切除或(和)立体定向瘤内置管作后装内放射治疗。视交叉区和三脑室星形细胞瘤手术时应避免损伤下丘脑。对脑干星形细胞瘤作有选择的部分切除或全切除。有梗阻性脑积水者应行侧脑室-心房或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囊性星形细胞瘤,囊腔内肿瘤结节必需切除。肿瘤切除术后颅压仍高者应作去骨瓣减压术。
(2)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除额极、颞极和枕极者可连同脑叶作肿瘤的全切除外,其他部位者在保留重要结构的情况下仅能作部分切除,同时作去骨瓣减压术。
(3)室管膜瘤:由于肿瘤有较明显的边界,位于大脑半球内者应争取全切除,脑室内者应根据其基底部的宽窄及基底部相邻结构作肿瘤的全切除或次全切除。
(4)少支胶质细胞瘤:生长缓慢,边界清楚,非功能区的肿瘤应争取全切除。深部巨大的肿瘤仅能作大部分切除。复发者仍可再次手术。
(5)髓母细胞瘤:一般均可作全切除或大部切除,需解除脑脊液循环梗阻,术后尽早争取放疗。
(6)松果体瘤:可经小脑幕下小脑上入路、幕上胼胝体压部入路、经枕叶下直窦旁切开小脑幕入路和经侧脑室三角区入路行肿瘤切除。亦可采用立体定向活检加后装内放射治疗或分流术加放疗。
(7)脉络丛乳头状瘤:多在脑室内,应争取全切除。
(8)第三脑室粘液囊肿:应争取手术全切除。
2.放疗可用于术后各种类型胶质瘤的治疗,尤其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胶质瘤、髓母细胞瘤和生殖细胞瘤。
3.化疗目前多主张联合用药。较常用的化疗药有:①双氯乙基亚硝脲(BCNU)按80~120mg/m2体表面积计算,每次125mg溶于10%葡萄糖250~500ml内静滴,1/d,3次为一疗程,每6~8周进行一疗程。亦可经颈内动脉选择性插管注药。②罗氮芥(环己亚硝脲,CCNU)口服1次120~200mg为一疗程,每6~8周重复一次。新近有新的亚硝基脲类药物问世,为嘧啶亚硝脲(ACNU)及甲基亚硝脲(Me-CCNU),其作用与CCNU相似。ACNU可作静脉滴注,Me-CCNU仍为口服,毒性较CCNU低;③表鬼臼毒噻吩糖苷(VM26)总剂量300~500mg/m2体表面积,静脉滴注,分为3~5d使用,每6~8周重复一次;④甲基苄肼(PCZ)每日口服剂量为150mg/m2体表面积,共服28d。此药常可与CCNU和长春新碱(VCR)结合起来使用,称PCV治疗;⑤长春新碱,每次1~2mg溶于生理盐水250~500ml内静滴,隔日1次或每周2次,3~5次为一疗程;⑥阿霉素(ADM),每天45mg/m2体表面积,静脉点滴,或经贮液囊向瘤腔内注入0.5mg,2/d,10次为一疗程,必要时2~3个月后重复应用;⑦甲氨蝶呤(MTX),每次10mg,鞘内注射,1/5~7d,3~5次为一疗程,用于髓母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等有蛛网膜下腔播散或种植的患者。目前治疗胶质瘤化疗疗效最好的用药方案为阿霉素(每日46mg/m2静脉滴注一次)+VM26(每日60mg/m2静脉滴注2~3次)+CCNU(每日60mg/m2口服4~5次),上述联合用药每5周重复1疗程;或VM26,(每日60mg/m2静脉点滴,连用4~5次)+Me-CCNU(120~140mg/m2一次口服),每6~8周重复一疗程。胶质瘤化疗过程中应注意药物对骨髓的抑制、对消化道的刺激反应及肝脏损害等毒副作用的治疗。
4.免疫治疗包括干扰素、单克隆抗体以及淋巴素激活杀伤细胞(LAK)作过继性免疫治疗等,可结合手术、化疗和放疗试用。
5.热疗采用微波和射频电流使肿瘤局部加温,与化疗和放疗结合可提高疗效。
6.光动力学治疗注射碱性蕊香红后4~12h内用氩激光照射,可取得光化学一定的治疗作用。
7.基因治疗目前应用的是将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转导至恶性脑胶质瘤细胞内。然后用甘昔洛韦(GCV)治疗以杀死肿瘤细胞。我国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无特殊预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