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蛛网膜炎的常见原因如下:
1.感染
(1)颅内感染: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感染所致的各种类型脑膜炎、脑脊髓膜炎、脓肿等均可能引起蛛网膜炎。其中,结核性脑膜炎是最常见的病因。
(2)颅外感染:中耳炎、乳突炎、鼻旁窦炎是比较常见的病因。另外,颜面感染、盆腔炎、口腔炎等也可以成为致病因素。
2.颅脑损伤或手术也是脑蛛网膜炎的重要病因。
3.某些鞘内注射的药物,如抗生素、抗毒素、麻醉剂、造影剂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均可能成为致病因素。
4.颅内原发性病变,如脑肿瘤、脱髓鞘疾病和脑血管硬化等均可并发局部蛛网膜炎。
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病程。病人出现程度不同的发热和全身症状。由于脑蛛网膜炎主要侵犯的部位是后颅凹、视交叉和大脑半球凸面等处,有如下临床特点:
1.视交叉部蛛网膜炎是脑底部蛛网膜炎最常见的类型。炎症主要侵犯视神经颅内段及视交叉周围,形成致密或微细的结缔组织网将其包围,视神经常显苍白、缺血、萎缩状态,与周围结构难以分离。在视交叉部形成压迫神经的蛛网膜囊肿者也不少见。病人常有鼻旁窦炎病史,少数有前颅凹骨折病史。一般颅内压增高征不明显。最早期和主要的症状是慢性头痛和视力障碍。头痛多在额、颞部或眼眶部。常伴有一侧缓慢进行性视力减退,数月后波及对侧,少数两侧同时减退,仅累及一侧视神经者较少。视力减退大多早期出现并发展较快,往往有反复,经抗炎等药物治疗后可好转,而在劳累、感冒、鼻旁窦炎发作、过量饮酒后又再发而逐渐加重,严重者1~2周内失明。视缺损方面,由于粘连损害视神经的部位和程度不同,视野可出现多样化和不典型改变,其特点是早期出现中心暗点或旁中心暗点,周边视野不规则,如向心性视野缩小,两颞侧偏盲和鼻侧视野缩小等不典型改变。眼底检查早期可无改变,逐渐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视盘炎和一侧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与另一侧视盘水肿等改变。较广泛的脑底部蛛网膜炎,还可出现Ⅰ~Ⅵ脑神经损害的征象,少数下丘脑受累者可有尿崩症、嗜睡症、肥胖、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2.颅后凹蛛网膜炎此区蛛网膜粘连很常见。大约占所有蛛网膜炎的三分之一,与颅后凹肿瘤的比例大约为7∶1。颅后凹蛛网膜炎容易使脑脊液循环障碍,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状。按病变的不同部位,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1)中线型:在颅后凹中最常见。主要粘连病变在正中孔、侧孔、枕大池和枕骨大孔区。最易引起梗阻性脑积水和早期颅内压增高症状。病人早期头痛显著,继而出现呕吐和视力减退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除视盘水肿或继发性萎缩、展神经麻痹、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外,局限病征多不明显。但发病较快、病情较重,少有缓解。
(2)小脑凸面型:病程较缓慢,一般大约1~3年。蛛网膜炎所形成的囊肿可压迫小脑半球出现一侧小脑共济失调和眼球震颤,但不如小脑肿瘤那样显著。
(3)小脑脑桥型:主要病变在脑干腹侧区。常有一侧不同程度的脑神经损害,包括三叉神经、面神经、听神经的不全麻痹和面肌痉挛。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和眼球震颤较轻或缺如,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晚。当炎症粘连波及颈静脉孔区时,则可有同侧舌咽、迷走和副神经损害的征象。此型病情发展较慢,症状可有较长期缓解,病程可长达数年。
3.大脑半球凸面蛛网膜炎炎症病变常在大脑外侧裂周围,少数在大脑半球之间、胼胝体前上方或大脑表面其他部位。最早期的主要症状是头痛、癫痫发作或精神症状。头痛属持续弥漫性钝痛,程度较轻。癫痫多为局限性发作。很少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病征,即使存在也较轻。视盘水肿较少见。一般病程较长,发展缓慢,时好时坏,长达数月至数年。颅内压增高出现较慢,且远比颅后凹型为轻。
1.非手术治疗一般早期或急性期病例应先采用各种药物或措施进行综合治疗,其目的在于控制蛛网膜炎症、松解炎性粘连和降低颅内压力,并对原发感染病灶进行治疗。
(1)抗生素:对非特异性蛛网膜炎不是特效的,但在治疗可能存在于颅内或身体其他部位的隐性或显性细菌性感染,特别在蛛网膜炎活动期,可收到一定效果。
(2)肾上腺皮质激素:对防治蛛网膜粘连和炎症有较好的效果,初期应用效果较好。用药期间应注意补充氯化钾。如经过一个疗程有效,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3)降低颅内压力:可以采用20%的甘露醇、甘果糖(甘油果糖)、利尿药等。
(4)其他药物:如神经营养药和血管扩张剂等。
2.手术治疗
(1)后颅凹探查术:对小脑半球和桥小脑角的蛛网膜粘连和囊肿进行剥离和切除,可收到一定效果。对中线型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小脑延髓池的粘连和囊肿可行剥离和切除,并使中孔开放。如枕大池广泛粘连影响脑脊液循环吸收,可先行枕肌下减压术,以后再考虑做脑室腹腔分流术。
(2)视交叉部探查术:视交叉部蛛网膜炎视力减退和视野缺损,经积极对症治疗不见好转甚至不断恶化时,可施行粘连与囊肿分离和切除。按常规垂体手术入路,最好在手术显微镜下小心地分离视神经和视神经交叉部的蛛网膜粘连,切除绞窄性的纤维带和压迫性的蛛网膜囊肿,使视神经和视交叉部得到缓解,但不可强行分离,以免增加损害。一般有效率大约30%~40%,故术后仍应继续各种综合治疗。
(3)幕上开颅探查术:大脑凸面蛛网膜炎经过长期的综合治疗,症状无好转,相反有进行性的颅内压增高和视力逐渐减退、有失明危险者,可开颅分离粘连和切除囊肿,应用双侧颞肌下减压或去骨瓣减压,常可使颅内压力得到缓解,视力获得稳定或好转。
(4)对不典型的弥漫性脑蛛网膜炎出现较明显的梗阻性或交通性脑积水时,均可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继续前述非手术疗法。
预后:不论综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有一定或显著疗效,但对某些蛛网膜炎还没有完全肯定的疗效,故病人的病灶不能完全消退,可能长期存在,并在临床上保留一定的症状。
预防:控制颅内和颅外感染,积极防治各种颅脑损伤,减少鞘内注射药物,均有助于对脑蛛网膜炎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