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老年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apneasyndrome,SAS)是仅次于失眠的第二大睡眠障碍疾患,可引起严重的低氧血症及睡眠紊乱,与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脑血管疾病及呼吸衰竭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少数患者可夜间猝死。此外,由于白天嗜睡,记忆力及反应能力受损,患者的工作能力下降,意外事故的发生率增加。正因如此,SAS已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睡眠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重视。近年来,随着无创性通气技术的广泛应用,SAS的治疗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成人睡眠呼吸障碍性疾患中,主要有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entralsleepapneasyndrome,CSAS)、睡眠低通气综合征(sleephypoventilationsyndrome)及重叠综合征(overlapsyndrome)。睡眠呼吸暂停(sleepapnea,SA)指睡眠时间歇性发生的口鼻呼吸气流消失持续10s以上。SA可分为阻塞型、中枢型及混合型3种。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sleepapnea,OSA)指上气道完全阻塞,呼吸气流消失但胸腹呼吸运动仍存在;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centralsleepapnea,CSA)时,呼吸气流及胸腹部的呼吸运动均消失;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mixedsleepapnea,MSA)兼有二者的特点,一般先出现CSA,接着为OSA。三者常出现在同一病人的睡眠过程中,但以其中的一种为主。SAS指由于睡眠时频发呼吸暂停导致低氧血症和睡眠紊乱,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及日间不适症状。以OSAS最为常见,占90%以上,其次为CSAS,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mixedsleepapneasyndrome,MSAS)在成人中少见。上气道部分塌陷时,呼吸气流虽未彻底消失,但通气量已不能满足机体需要,称为睡眠通气不足(sleephypopnea),其定义为呼吸气流下降至基础值的20%~50%,且伴血氧饱和度(SaO2)下降4%以上或觉醒。其临床后果及诊治与睡眠呼吸暂停相同。上气道阻力综合征(upperairwayresistancesyndrome,UARS)是由于入睡后上气道阻力异常增加所致的睡眠障碍性疾患。患者以白天嗜睡为主要症状,系因夜间频繁觉醒,睡眠质量下降所致。呼吸气流并无减低,血氧正常。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1.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主要病因是睡眠时上呼吸道狭窄。Sullivan等人认为,引起上呼吸道狭窄的机制有以下几种:①由于上呼吸道解剖性狭窄,睡眠时肌肉松弛,在吸气时胸腔负压增大,舌根后附与咽壁紧贴,使上呼吸道闭塞;②与吸气时胸膜腔内压无关,上呼吸道舒张肌群因睡眠时兴奋性降低所致的气道闭塞;③虽然上呼吸道舒张肌群间的协作不协调所致气道闭塞;④由异常反射引起的主动性上呼吸道收缩性狭窄等。肥胖者上气道常狭窄。此外与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有关的上气道病变还有鼻部结构的异常、咽壁肥厚、扁桃体肥大、肢端肥大症、巨舌、先天性小颌畸形、咽部和喉的结构异常等。
2.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本征主要由呼吸调节紊乱的异常所致,下列疾病均可出现呼吸调节异常:脑血管意外、神经系统的病变、脊髓前侧切断术、血管栓塞或变性病变引起的双侧脊髓病变、家族性自主神经异常、与胰岛素相关的糖尿病、脑炎。其他如肌肉的疾患、枕骨大孔发育畸形、脊髓灰质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SAS患者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轻重不一,不少患者白天并无不适。临床症状除包括与SA本身直接有关者外,SA引起的多系统损害也可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表4)。


其中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是睡眠打鼾、频繁发生的呼吸停止现象及白天嗜睡。打鼾是SAS最典型的症状之一,患者的鼾声响亮而不规律,时断时续,声音忽高忽低,称作“复苏性”鼾声(resuscitativesnoring)。频发的睡眠呼吸停止现象常由患者的配偶发现,此现象对中重度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白天不分时间、地点,不可抑制地入睡是中、重度SAS的表现,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睡眠呼吸暂停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广泛的影响,SAS是一个独立于肥胖、年龄等因素以外的高血压危险因子,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心律失常在SAS患者中非常常见,也是此类患者易猝死的主要原因。最多见的是窦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过速、窦房阻滞及窦性停搏),其次为房、室性期前收缩,一度~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室性心动过速。SAS患者缺血性心脏病的患病率增高,而且随着SAS病情加重,常使已知或潜在的缺血性心脏病者心肌缺血加重,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或心功能恶化等现象。10%~20%的SAS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表现更为明显,甚至出现右心功能衰竭。SA还是脑血管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长期睡眠呼吸暂停者,白天活动时气短可能是肺泡通气不足的表现。性欲减退和阳萎在男性重症SAS患者中并不少见;SA可引起睡眠紊乱、生长激素分泌减少,这种改变在儿童患者中表现尤为明显,可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重症SAS患者的近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集中能力、理解能力减退,性格及行为异常也不少见。这些都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及生活。除影响自身健康外,还会因交通事故、工伤等对家庭及社会造成一定危害。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SA的发生率很高,病理性的SA可能与婴儿猝死综合征(suddeninfantdeathsyndrome,SIDS)有关。儿童SAS患者的就诊原因多为上课犯困、学习成绩差、激动、易怒、白天行为异常等。打鼾、夜间睡眠动作异常及遗尿者也较多见。生长发育迟缓在重症儿童患者中表现十分突出。老年SAS患者以失眠为主诉者增多,由于多合并其他疾病,SAS症状常不典型。CSA也会引起反复缺氧及睡眠紊乱,病理生理改变与OSAS相同。但CSAS肥胖者少,打鼾、日间嗜睡及性功能障碍轻,失眠易醒,可有抑郁症状。
1.病因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是SA肯定的病因之一,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SA常可减轻或消失。半数心力衰竭患者可出现SA,以CSA为主,经药物治疗心功能改善后,CSA可以好转。
2.氧疗对于绝大多数SAS患者。氧疗并无必要;有氧疗指征者,也应与气道持续正压通气结合进行,以免单纯吸氧延长SA持续时间而引起CO2潴留、加重睡眠紊乱。
3.一般治疗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获得足够的睡眠时间及最好的睡眠质量。减肥、戒烟、戒酒、慎用镇静安眠药物、侧卧位睡眠及应用鼻黏膜收缩剂滴鼻保持鼻道通畅,对轻症患者及单纯打鼾者可能有效。
4.药物治疗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乙酰唑胺具有呼吸兴奋作用。均曾被试用治疗CSAS,但由于疗效差、副作用大,现已少用。
5.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positiveairwaypressure,CPAP)治疗OSA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增加咽腔内的正压来对抗吸气负压、防止气道塌陷。最早于1981年应用,对OSAS及CSAS均有效,目前已成为治疗SAS的首选方法。更符合生理特点的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机(BiPAP)及智能型CPAP呼吸机已应用于临床。主要问题是加强随诊,提高患者对长期使用的依从性。
6.口器治疗主要有下颌移动装置及固舌装置,是针对喉咽部狭窄的治疗手段。前者通过前移下颌骨使舌体前移而扩大上气道,后者直接牵拉舌体而防止舌根后坠。对轻、中度SAS患者或不耐受CPAP治疗者可试用。
7.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基于两个目的:①绕开睡眠时易发生阻塞的咽气道,建立第二呼吸通道。②针对不同的阻塞部位,去除解剖狭窄、扩大气道。由于其有创性及疗效有限,除一些具有手术适应证者、年轻轻症患者或CPAP治疗失败者外,手术治疗对大多数OSAS患者不作为首选;对CSAS患者无效。主要术式有气管切开造口术,悬雍垂咽软腭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鼻中隔偏曲矫正、鼻息肉摘除、鼻甲切除等鼻部手术及针对喉咽部解剖狭窄的手术如颌骨前徙术、舌骨悬吊术、舌成形术。
总之,治疗OSA的手术复杂多样,必须仔细进行术前检查,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必要时联合应用多种术式分期进行。
预后:因病情严重及个体差异而不同,目前无足够资料说明SAS未经治疗的进展状况。但SAS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报道愈来愈多,而且与病情程度有明显相关。Kryger曾报道142例SAS病人,RDI>20者病死率明显高于RDI<20者。有效的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症状,有可能降低合并症和病死率,但目前尚缺乏足够的前瞻性研究的资料。
预防:改变睡眠,饮食习惯:采取侧卧位入眠,晚餐不宜过饱,戒烟、酒,减肥,避免服用镇静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