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老年人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代酸)是老年人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乃体内非挥发性酸增多或细胞外液中碱减少所致,其主要特征是血浆中HC03-浓度减少和PaCO2代偿性下降,其主要代偿机制是靠肾脏保留碳酸氢盐和呼吸排出。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1.循环功能障碍,组织灌注不足。
2.低氧血症。
3.低温使血管收缩,微循环灌注不良。
4.高热或长时间饥饿或糖尿病,血酮增加。
5.严重腹泻、肠瘘或大面积烧伤等所致的“失碱性”酸中毒。
6.晚期肿瘤伴肝功能不佳。
7.营养不良,而予静脉内高营养治疗时。
8.肾功能不全。

酸中毒的主要症状是呼吸有力且深而快。严重时可出现中枢神经抑制症状,如嗜睡、谵妄甚至昏迷。若伴有高钾血症或高钙血症,可表现为心脏应激性增强、心律失常和神经兴奋性降低和腱反射减弱等。
1.治疗原则所有酸中毒的治疗目的是使pH值正常化,而不是使PaCO2或HCO3-正常化。治疗的根本重在“治本”,即除去致病根源、调动机体的代偿机制;对于重度酸中毒者,可先治其标,给予碱性药物,当pH值≥7.20或CO2CP≥13.5mmol/L时即暂缓补碱。若因胃肠疾病所致的酸中毒,则需积极补碱治疗。补碱治疗时,应注意补钾,同时谨防补碱过量。口服补碱效果不好,尤其是老年患者。
2.碱性药物的选择与应用碳酸氢钠是纠治代酸的首选药物,而乳酸钠和THAM一般少用。补碱量不仅要根据血气分析指标,同时还应参考微循环状态。补碱量可按“每输入2mmol的NaHCO3能提高细胞外液的碱剩余(BE)值1mmol”的经验来计算,亦可按下列公式算得:
(1)微循环状态良好时:NaHCO3(mmol)=△CO3-×0.15×体重(kg)NaHCO3(mmol)=△BE×0.11×体重(kg)
(2)微循环状态不良时:NaHCO3(mmol)=△HCO3-×0.38×体重(kg)NaHCO3(mmol)=△BE×0.28×体重(kg)其中,△HCO3-=HCO3-期望值-HCO3-实测值(mmol)△BE=BE期望值-BE实测值(mmol)5%NaHCO3每毫升含0.6mmolHCO3-。通常先按计算量的1/2或1/3静脉输入,而后再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酌定后续补碱量。
预后:BE正常值=0±2.3mmol/L,△HCO3-=20mmol/L。抢救及时,预后一般良好。
预防:补碱应注意:过快纠正酸中毒,使游离高钙迅速降低,导致手足搐搦,酸中毒时细胞内缺钾,即使血钾正常也应进行适量补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