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类丹毒

类丹毒是发生于猪丹毒的病原菌侵入人体皮肤的伤口后,引起如丹毒样皮肤损害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本病的病原菌是红斑丹毒丝菌,因系猪丹毒的病原菌,故亦称猪丹毒杆菌,属丹毒丝菌属,为Gram阳性杆菌。本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土壤及鱼类、猪、鸟类等动物的体表及肠腔等都有本菌存在。在自然条件下马、山羊、绵羊等动物也可感染。人类可因接触带菌的动物或其制品而感染,故本病主要见于经营家畜、鱼类、禽鸟的人或屠宰工人、制革工人及兽医等,主要经外伤的皮肤感染致病。有时发生于洗鱼、切猪肉时,手被刺伤或刀切伤引起感染。还有其它少见致病情况的报道,如接触淡水鱼、被狗及猫咬伤、昆虫叮咬、木片刺伤等。

本病潜伏期最短者8小时,超过一周者罕见,平均2天。按临床症状可分三型:
(1)限局型为本病在临床上最多见的一型,在病菌侵入部位发生疼痛。继之患部皮肤肿胀,出现境界清楚的紫红斑,红斑逐渐向周围扩展,中央部分消退,边缘微隆起而成环状,有时可有水疱形成。病损范围直径一般不超过10cm,多发生于手及腕部,局部有灼热感或瘙痒。若手指被侵犯,则指关节疼痛,活动困难。少数患者伴发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病损不化脓,消退后也不脱屑,可遗留色素沉着斑。病人一般不发热,多无全身症状。如不治疗,一般在2~4周内可自然痊愈。除少数患者遗留指关节畸形外,一般无后遗症发生。有些病例病损呈游走性,旧病损附近不断出现新的紫红斑,红斑此起彼伏,皮损可蔓延至整个手部,可使病程拖延数月之久。
(2)弥漫型少见。皮损形态与限局型相同,但呈弥漫性或全身性分布。也有呈环状、地图状或奇异形状。常伴有发热及关节症状。血培养阴性。
(3)败血症型罕见。病人一般没有典型皮损,但可发生广泛性红斑和紫癜。全身症状重笃,往往伴有关节痛及心、肾等多种内脏损害。血培养阳性。死亡率高。
病原菌对青霉素极度敏感,故青霉素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每日40万~80万u,连用5~7d。败血症型的治疗应尽早应用大剂量青霉素静脉点滴,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四环素、红霉素、磺胺药等。局部治疗效果不佳,可用鱼石脂软膏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