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晶状体脱位所致青光眼

晶状体位置变化,是指在生理情况下位于后房的晶状体,偏离了中心位置,在临床上表现为晶状体半脱位或全脱位,总称为晶状体脱位。因晶状体脱位引起眼压升高所导致的青光眼称为晶状体脱位所致青光眼(glaucoma associated with lens dislocation)。晶状体半脱位是由于部分悬韧带的松弛或断裂,使晶状体偏离正常的视轴中心部位,但晶状体仍然位于瞳孔区或部分位于瞳孔区。晶状体全脱位是由于全部悬韧带断裂而不与睫状突附着,晶状体可位于后房、瞳孔区,也可脱入前房或玻璃体内,甚至脱入结膜下或睑裂外。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1.外伤性晶状体脱位 包括顿挫伤和手术伤。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发生率较高,大约一半以上的晶状体脱位是外伤引起的。同时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所致青光眼也是最多见的。
2.遗传性晶状体脱位 如长指-晶状体半脱位综合征(Marfan’s syndrome),短指- 晶状体半脱位综合征(Marchesani syndrome) , 高胱氨酸尿症(homocystinuria)、无虹膜、先天性扁平角膜等,都可能使晶状体半脱位,发生眼压升高。
3.自发性晶状体脱位,可能与某些眼病有密切关系,或继发于其他眼病,如高度近视、先天性青光眼、眼内炎、眼内肿瘤、角膜溃疡穿孔后等,自发性晶状体脱位合并继发性青光眼者少见。

晶状体半脱位或全脱位时的主要自觉症状表现为视力障碍。晶状体半脱位或位置倾斜时,可出现晶状体性近视及散光。如晶状体赤道部位于瞳孔中央,可产生单眼复视。晶状体完全脱入玻璃体内远离瞳孔区时,可发生无晶状体眼的屈光状态。仔细检查均可发现晶状体脱位时都有虹膜震颤现象。
晶状体完全脱位进入前房,使前房加深,虹膜后倾,光照时晶状体赤道部有黄色反光而呈现油滴状外观。如晶状体已变混浊,则表现为灰色扁豆状附于角膜后表面。因晶状体紧贴角膜后壁,造成角膜内皮损伤,角膜可发生混浊。晶状体脱入前房者78%~93%可发生青光眼,表现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晶状体后脱位时,前房加深,房角变宽。如果晶状体不全脱位呈倾斜状态,则在同一前房内,可显出象限性前房深度不等,某一部分前房变浅,房角镜检查可发现该侧房角变窄或关闭。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脱位的晶状体或者突入前房的玻璃体对瞳孔的阻塞。脱入玻璃体的晶状体常出现钙化现象,漂浮在玻璃体内或与视网膜粘连。少数病例的晶状体蛋白发生分解,引起葡萄膜炎性反应,虹膜角膜角及小梁网被巨噬细胞堵塞。
晶状体脱位原因及病情不同,因而当晶状体脱位并发青光眼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做不同处理。
1.晶状体脱入前房并发青光眼 药物治疗一般无效,应尽快手术摘除晶状体。术前点用缩瞳剂,防止晶状体坠入后房。角膜切口应足够大,为防止眼球塌陷和玻璃体脱出,可在相当于睫状区的巩膜上预置Flieringa 环。对于嵌塞在瞳孔尚未完全脱入前房的晶状体,可用毫针从颞下方角膜缘刺入前房,穿过晶状体直达对侧角膜缘,使晶状体固定,再作晶状体摘除术。
2.晶状体完全脱位进入玻璃体时 如不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可进行观察。如合并有眼压升高或引起炎症反应者,应尽早摘除晶状体。
3.如晶状体半脱位发生眼压升高时 可先保守治疗,针对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为闭角型青光眼,可慎重地使用缩瞳药治疗。如果应用缩瞳药房角开放并且前房不变浅,应怀疑晶状体全脱位。对于这样的病例,可让患者仰卧并内服甘油或静脉点滴甘露醇,局部应用噻吗洛尔,以使晶状体后退,解除瞳孔阻滞,如确为全脱位应手术摘除晶状体。对应用缩瞳剂后房角变窄,前房变浅,病情加重者,可试用睫状肌麻痹药,以观察能否解除瞳孔阻滞。如不能解除瞳孔阻滞时,可行虹膜周边切除术或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如果不成功可行晶状体摘除术。
预后:尽早手术,效果佳。
预防:注意劳动保护和作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