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布氏菌肺炎

布氏菌肺炎(pneumonia due to brucella species)是由布氏菌属(Brucella)细菌所引起的肺部急性或慢性感染,属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畜牧地区都有流行。随着经济贸易交往和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布氏菌被带入非畜牧区并蔓延的可能性亦会不断增加,本病在非畜牧区出现散发或流行的报道日益增多。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布氏菌属由6 个种20 个生物型组成。主要的有羊布氏菌(Br.melitensis)能感染山羊,为1887 年Bruce 在马耳他岛患者脾脏内分离得到;牛布氏菌(Br.abortus)感染牛,为1897 年Bang 从牛流产胎儿中分得;猪布氏菌(Br.suis)感染猪,为1914 年Traum 从猪流产胎儿中分得。其他还有犬布氏菌(Br.canis),它致病轻微,很少感染人类。此外,啮齿类还有森林鼠布氏菌(Br.neotomae)、绵羊布氏菌(Br.ovis)。布氏菌系微小的需氧性革兰阴性球杆菌。一般为(0.4~1.5)μm×(0.4~0.8)μm,不活动,无鞭毛、荚膜,不形成芽孢。抗酸染色Ziehl-Neelsen 法染成红色为其特点。本菌营养要求高,需丰富的维生素和血清,在5%~10%二氧化碳环境中才能生长,在37℃和pH6.6~7.1 时生长最好。实验室常用肝浸液培养或改良厚氏培养基。在含血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2 天后菌落有针尖大,4 天后直径可达2~3mm。S 型布氏菌菌落为无色、透明、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凸起、均质样菌落,中央有时有小的颗粒。本菌虽能利用糖类,但不产酸产气。本菌在自然界中抵抗力较强,尤其在病畜的脏器和分泌物中,一般能存活4 个月左右。在食物中能生存2 个月。对光、热和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均很敏感,故常用的消毒方法均有效。布氏菌仅产生内毒素,为一种类脂蛋白质。各种之间具有共同抗原,故可用毒力较弱的牛布氏菌制成活疫苗,以预防毒力较强的羊或猪布氏菌感染。本菌可在体内和体外变成1 型,这可能与复发有关。

临床表现较复杂,从单纯发热至急性败血症表现不等,可早期出现休克。常有多器官损害,肺部受累普遍,一般牛型较轻,羊型和猪型大多较重。其表现形式可为急性,有时呈爆发性败血症迅速致命,亦可为慢性。
1.急性期 发病多徐缓,急骤起病者仅占10%~30%,多数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先兆症状。此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点:
(1)发热与多汗:以波状热型最具有特征性,亦可呈弛张热或不规则热。发热持续1 至数周,间歇数天至2 周,少则2~3 波,多则10 余波。高热时多伴有畏寒及寒战,较突出的是多汗,较其他热性病为著,常常体温骤降,大汗淋漓,并伴有全身疲倦、烦躁不安、头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
(2)肺部表现: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均可出现。10%~33%患者为干咳,少数患者亦可咳痰,痰为黏液性、脓性或血性。偶有声嘶、胸膜炎。肺部可有干、湿性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全身肌肉、关节疼痛。高热、出汗,宜补充足量的液体及注意电解质平衡,适当应用些镇痛剂和解热镇痛药,补充维生素。咳嗽、咳痰,宜用祛痰止咳。常用溴己新(必嗽平)8~16mg,3 次/d;川贝枇杷露10m1,3 次/d;喷托维林(咳必清)25mg,3 次/d;必要时可用可待因0.03。
2.抗菌治疗 在急性期,为提高疗效,防止耐药,宜联合给药。四环素每天2g,分4 次口服,加链霉素每天1g(老年人750mg),分2 次肌注。为减少复发,疗程常需较长。一般3 周为1 疗程。也有人主张多疗程治疗,即连用2~3 个疗程,每疗程之间间隔5~7 天。亦可用磺胺甲
预后:诊断明确后给予药物敏感试验进行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预防: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包括:①采取“屠宰病畜”、“病健畜分群放牧”等方法,外地输入的牲畜须经血清学和细菌学检查证实无病,方可合群放牧。②流产胎羔和犊牛应加生石灰后深埋。③患者应住院隔离直至症状消失,血培养阴性为止。病人的尿液应予消毒。
2.切断传播途径 包括:①加强粪水管理,防止病畜或病人的排泄物污染水源。②加强畜产品的卫生监督。③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3.保护易感人、畜 对健康牲畜的预防接种应有连续性(连续性免疫3~5 年)和连片性。疫区经常接触牲畜或有关职业的人群,用冻干减毒活菌苗104-M 作皮上划痕接种,接种后10~20 天血中开始出现凝集素,3 个月时达高峰,6 个月后开始下降,有效期为1 年。每年须加强接种1 次。近年来多不主张广泛使用,而只限于本病活动性疫区皮内变态反应阴性的受威胁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