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急性中毒性脑病

急性中毒性脑病(acute toxic encephalopathy)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在原发病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疾病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类似脑炎,如发热、意识障碍、昏睡或昏迷、抽搐和病理反射等,但脑脊液检查除压力增高外,常无其他的异常发现。本病多见于婴幼儿。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在小儿时期,很多传染病都可能伴有与脑炎相似的症状,其中以肺炎、痢疾、脓毒败血症较为多见。其他如猩红热、白喉、百日咳、伤寒、霍乱、肾盂肾炎、流感、肝炎(暴发性)、疟疾等亦可伴有显著脑症状。此外,一些药物和毒物如铅、砷、一氧化碳、汞、锰、苯、酒精以及霉变甘蔗等也能引起类似症状。

大多侵犯1~3 岁的小儿,而且病情较严重。大脑损害症状多在原发病后几天或1~2 周出现。由于脑部病变之轻重程度不同,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病大多骤起,突然出现高热(仅少数体温正常或低下)、头痛、呕吐、烦躁或嗜睡、肢凉、面色苍白、尿少、惊厥和昏迷。前囟易见膨隆,常有全身性强直性肌痉挛,偶尔有一侧或双侧肢体瘫痪。亦可见脑膜刺激征,并非突出。腱反射增强、减弱或消失。
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对高热、惊厥、脱水、缺氧及血生化学改变(如低血糖、低钠血症、酸血症)以及呼吸衰竭,进行适当处理。对昏迷病人应吸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长期供氧,促使脑水肿减轻。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和人工呼吸(呼吸衰竭参见危重情况的急救处理)。
1.对脑症状采取对症治疗 常用的急救药如下:
(1)抗惊厥药:如肌注大量的苯巴比妥10mg/(kg?次),地西泮(安定)(0.3~0.5mg),副醛或苯妥英钠等。尤其是癫痫持续状态时必须及时控制发作。病情稳定后此类药物应逐渐减量,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2)抗高热药如肌注安乃近等均可应用,同时可物理降温。
(3)抗脑水肿药物(即脱水药注射剂,参见颅内压增高)宜反复应用于颅压增高病例,以防止脑疝。同时还可加用快速利尿药以增强脱水剂作用。但已有脱水症状的病人则忌用。
(4)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均有快速消炎与消水肿的作用,宜短期使用,一般不超过1 周。
(5)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 及叶酸等,对本病代谢障碍有好处,宜加重视。
(6)恢复脑细胞及脑功能用脑蛋白水解物(脑活素)。
2.中医疗法 为了镇惊熄风宜给羚羊钩藤饮或三甲复脉汤加减。
3.针灸疗法 在急性期常作为辅助治疗以促使症状缓解。在恢复期与后遗症时更多使用。对皮质盲患儿亦宜用针灸疗法。
预后:多数病例的脑症状经适当治疗后,可在24h 内消失,没有后遗症。如果昏迷时间持续较久,长达数天至数周,则发生后遗症的可能性很大。后遗症包括智能不全、失明、耳聋、肢体强直、瘫痪、癫痫等。少数严重病例可因呼吸衰竭在较短时间内恶化。
预防:积极防治各种感染性疾病,做好各种预防接种工作,讲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营养,增强小儿体质,不吃不洁和腐败变质食物,避免药物和毒物对小儿的伤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