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病期久暂,有无遗传因素,有无日晒或紫外线照射、受冻、感染、手术、药物过敏等诱因,局部症状如何,有无全身症状。
(1)盘状红斑狼疮(DLE)特点为皮肤持久性盘状红斑,境界清楚,表面毛细血管扩张并有粘着性鳞屑。剥离鳞屑,可见其下扩张的毛囊口。鳞屑底面有很多刺状角质突起,栓在毛囊口中。在发展过程中,损害中心逐渐出现萎缩,微凹,色素减退,而周围色素沉着。皮损局限者称为局限性盘状红斑狼疮,好发于面部,特别是两颊和鼻背,呈蝶形分布;其次发生于口唇、耳廓、头皮等处。盘状红斑狼疮也可广泛地发生于四肢、手背、手指、躯干,称播散性盘状红斑狼疮。此外,DLE尚可有第二种类型损害,为紫红色荨麻疹样斑块,不发生萎缩和鳞屑,一般在面部,可不对称,或呈蝶形分布。在唇及口腔粘膜的DLE损害呈灰白色斑块,可形成糜烂及浅溃疡,最后出现萎缩。有不同程度瘙痒和烧灼感。DLE病程呈慢性,少数病例皮损可自行消退。一般愈后留下色素减退的萎缩性瘢痕,严重的瘢痕可引起毁形,头皮则形成萎缩性脱发区。容易复发。有时在日晒或过度劳累后加剧。少数经久不愈的陈旧损害因局部用药不当或长期慢性刺激可发展为鳞状细胞癌。
(2)疣状(肥厚性)狼疮皮损好发于面部,为非瘙痒性丘疹结节样损害,皮损显著高出皮面,表面可呈疣状,与角化棘皮瘤和肥厚性扁平苔藓相似。
(3)冻疮样狼疮是一型分布于肢端的由微血管受到冷创伤引起的慢性红斑狼疮,分布于指尖、耳轮、小腿、足跟。多见于女性。常发生在面部的DLE之后,有时可有系统累及。有报告可有抗磷脂抗体阳性。用治疗LE的药物治疗通常无效。
(4)狼疮性脂膜炎又称深在性红斑狼疮(LEP),为介于DLE和SLE间的中间类型。发生率占LE的2%以上。男女都可发生,主要见于女性。大多为中年人(40~50岁),但少数儿童亦发生。皮损表现为深部皮下结节或斑块,一个或多个,坚硬。表面皮肤常为皮色或淡红色,或为典型DLE。有的结节持续不变,而在其它部位发生新损害,有的逐渐扩大或与邻近结节融合成斑块。有的结节可吸收,皮面凹陷或坏死,溃疡,愈合后留萎缩性瘢痕。结节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常见于颊、臀、臂,其次为股、胸部。单侧或两侧分布。
LEP经过慢性,可同时伴SLE或DLE,亦可在LE发病之前或后发生,或者以结节形式存在而无典型LE皮损。本型不稳定,可向DLE或SLE转变。亦可初为DLE或SLE,以后转为LEP。
(一)一般治疗
1、应该树立和疾病作斗争的坚强信心。近年来由于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中西医结合等治疗成果,SLE预后已有明显改善。
2、避免日晒,对日光敏感者尤应注意。外出应该使用防光剂、撑伞或戴宽边帽,穿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忌用有光敏作用的药物,如酚噻嗪、克尿塞、磺胺类制剂和灰黄霉素等。
3、避免过劳,急性或活动期SLE应卧床休息。避免妊娠,也不宜服用避孕药,有肾功能损害或多系统损害者避孕失败宜早作治疗性流产。
4、避免受凉、感冒或其它感染。
5、增强机体抵抗力,注意营养及维生素补充。
(二)DLE的治疗
1、内用疗法
(1)抗疟药如羟氯喹每日0.2~0.4g,病情好转后减为半量。有时每周0.2g即可控制病情,疗程视病人耐受情况和病情而定,一般总疗程为2~3年。由于羟氯喹能缓慢地在体内许多组织积储,特别是视网膜的色素上皮细胞,引起视网膜病,开始用药后6个月应作一次眼底检查,以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
(2)泛发病例可以口服小量皮质类固醇。
(3)氯法齐明每日100mg。副作用为皮肤红染。
(4)沙利度胺(酞咪哌啶酮,反应停)可试用,初量200mg/d,分两次口服。出现疗效后减为每日100mg维持,并继续治疗3~5个月,在大多数患者有效,但停药易复发。
2、外用疗法外用皮质类固醇软膏,一日2次,或封包。或皮损内注射皮质类固醇,如曲安萘德、醋酸氢化考的松混悬液等,1~2周注射1次。
无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