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入性曲霉病是内曲霉(主要是烟曲霉)侵入组织所致。
典型病例为粒细胞缺乏或接受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过程中出现不能解释的发热,胸部症状以干咳、胸痛最常见。咯血虽不如前两种症状常见,但十分重要,具有提示性诊断价值。当肺内病变广泛时则出现气急、甚至呼吸衰竭。此外,尚可出现胃肠出血及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肺部体征取决于病变的性质和范围,当累及胸膜时可出现胸膜摩擦感或摩擦音。
首选两性霉素B,成人推荐剂量每天0.6mg/kg,2~3 天后逐步增加剂量,直至每天1.0mg/kg。疗程未确定。累积剂量最高可达4000mg。在高度可疑但未确诊者经验性应用两性霉素B 治疗,若至疗程第7 天未见疗效则应停用。氟胞嘧啶(5-氟胞嘧啶)对肺曲霉病的抗菌活性通常较低,但与两性霉素B 有协同作用,在重症感染患者可以联合使用。其不良反应特别是骨髓抑制作用,应用受到限制。实验室资料证明利福平与两性霉素B 对曲霉有协同抗菌活性,而其肝毒性和免疫抑制作用也同样限制了它的应用。伊曲康唑对曲霉有良好抗菌活性,已有成功治疗肺曲霉病的报道。急性肺曲霉球有时会破溃造成严重的系统性播散,因此主张凡能胜任手术者应予外科切除。在粒细胞缺乏者并发肺曲霉病时输注粒细胞作为辅助治疗有一定作用,但有文献报道两性霉素B 与输注粒细胞联合使用增加肺部毒性反应,必须十分谨慎。有个别报道高剂量两性霉素B 每天1.0mg/kg,联合氟胞嘧啶(5-氟胞嘧啶)在开始抗癌化疗前使用以预防曲霉性肺炎发作获得成功。
预后:本病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故对于创伤性诊断技术应取积极态度。
预防:主要措施:
1.治疗原发病,以消除或缩短病人的高危期。
2.防止或减少易感病人与曲霉孢子接触。
3.预防性用药两性霉素B 静脉给药毒性较大,不适宜于作为预防性治疗,一种含有两性霉素B 的鼻腔喷雾剂有一定预防作用。其他抗真菌药物无明显的预防作用。高危病人出现发热而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可早期经验性使用两性霉素B 治疗,一般发热7 天开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