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是结核杆菌经血行播散而引起的肺结核,常是原发综合征发展的后果,主要见于小儿时期,尤其是婴幼儿。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结核菌属于分支杆菌属、据抗酸性、为需氧菌、革兰染色阳性,抗酸染色呈红色。分裂繁殖缓慢,在固体培养基上需4―6周才出现菌落。然而有同位素标记的选择性营养液体培养基(BACTEC)放射测量系统中生长1―3周即可鉴别。结核杆菌可分为4型:人型、牛型、鸟型、和鼠型,对人类致病的主要为人型和牛型,其中人型深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体。

起病多急骤,婴幼儿多突然高热(39―40℃),呈稽留热或驰张热,部分病例体温可不太高,呈规则或不规则发热,常持续数周或数月,多伴有寒颤、盗汗、食欲不振,咳嗽、面色苍白,气促和发绀等。肺部可听到细湿罗音而被误诊为肺炎。约50%以上的病儿在起病时就出现脑膜炎征象。部分患儿伴有肝脾大,以及浅表淋巴结大等,临床上易与伤寒、败血症等混淆。少数婴幼儿主要表现为一般中毒症状如发热、食欲不振,消瘦和倦意等而被误诊为营养不良。
6个月以下婴儿粟粒性结核的特点为发病急,症状重而不典型,累及器官多,特别是伴发结核性脑膜炎者居多,病程进展快,病死率高。
全身性粟粒性结核患者的眼地检查可发现脉络膜结核结节,后者分布于视网膜中心动脉分支周围。
早期抗结核治疗甚为重要。
1、抗结核药物目前主张将化疗的全疗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即强化治疗阶段及维持治疗阶段。此方案可提高疗效。前者开始时即给予强有力的四联杀菌药物如INH、RFP、PZA及SM。不仅能迅速杀灭生长繁殖时期的结核菌,而且RFP对代谢低下的细菌亦能杀灭,并可防止或减少续发耐药菌株的产生。SM能杀灭在碱性环境下中国生长、分裂、繁殖活跃的细胞外的结核菌,PZA能杀灭在酸性环境中细胞内结合菌及干酪病灶内代谢缓慢的结核菌。开始治疗杀灭的效果越好,以后产生耐菌的机会越小,此法对原发耐药病例亦有效。
2、糖皮质激素有严重中毒症状及呼吸困难者,在应用组两抗结核药物的同时,可用泼尼松1―2mg/(kg・d)疗程1―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