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球绦虫寄生在狗、狼等食肉动物的小肠上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食物及水源,人和家畜吞食后,经过消化道作用,幼虫脱壳而出,孵出的六钩蚴穿过胃及十二指肠壁随血流或淋巴液进入门静脉系统,然后到达各器官,大部分停留在肝,部分到肺、肾、脑、皮下组织、肌肉和骨骼,经3~5月发育为直径10~30mm的棘球蚴,大者可达数百毫米,一个100mm直径大的棘球蚴内可有原头蚴10万个左右。
本病发展缓慢,多数在儿童时期感染,至成年时期才表现症状。其临床症状的严重性视囊肿寄生的部位、大小、多少而异。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机械性的压迫,引起组织、细胞萎缩、坏死。棘球蚴主要寄生在肝及腹腔,早期常无症状,待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出现压迫症状时,临床上出现肝大、上腹饱满、食欲减退、呕吐等。如侵犯肺,出现干咳、咯血。侵犯中枢神经可出现脑瘤、脊髓瘤的症状,常有癫痫发作。若发生在眼眶,出现眼球突出,眼疼痛,晚期可引起全眼炎而发生失明。若侵犯脊椎及骨盆,易出现骨质疏松导致骨折。若侵犯皮肤和肌肉,可在皮下出现蚕豆大至鸡蛋大、圆形结节,表面皮肤正常,结节柔软有波动感无压痛。数年后虫体可钙化,囊肿变性吸收。如棘球蚴破裂内含物外溢,可出现发热、瘙痒、红斑、荨麻疹、腹痛、血中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等变态反应性症状。如渗出物大量进入血循环可出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突然死亡。
口服吡喹酮对肝、肺、内脏棘球蚴病有较好的效果。皮肤或肌肉的棘球蚴病可手术切除,但术中切勿弄破囊壁,术前也禁忌穿刺,以防囊液外溢引起变态反应。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勿食不洁的食品和生水。对牧犬要定期进行药物驱虫,以消灭传染源,并扑杀牧区内野生食肉动物。此外可采用虫苗注入法,使终宿主产生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