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病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有不同的外显率,即使在一个家族中,基因携带者可终生不显症状,但可于青春期以后其尿中排泄PBG 增多而被证实,大约80%的基因携带者一生中皆可不发病。近年来研究证明本病由于血红素合成的早期代谢障碍,尿卟啉原Ⅰ合成酶缺乏是本病的原发缺陷。
青春期前很少发病。发作呈间歇性,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程度不同的腹部绞痛。疼痛部位不定,可放射至背部、膀胱或外生殖器。病人常因剧烈腹痛而坐立不安甚至大声哭叫。发作持续时间自数小时至数天甚至数周不等,常伴恶心、呕吐和便秘。可因呕吐而发生脱水和少尿。严重的腹痛常被误诊为急腹症而手术。腹部膨隆,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虽有广泛压痛,但与疼痛程度不成比例,无腹肌紧张。白细胞多不增高。易误诊为腹型癫痫或癔病。X 线检查可见小肠充气或液平面。约有20%病人发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常见的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除肠痉挛外,心率快,血压增高,并可出现尿潴留。一小部分病人以癫痫发作为主诉,发作时脑电图可有改变,症状缓解后恢复正常。周围神经受累的可出现肢体疼痛,面神经麻痹,呈一肢或多肢体弛缓性麻痹。亦有出现四肢麻痹和呼吸肌麻痹,腱反射减弱或不能引出。受累的肌群很快萎缩,但缓解后又很快恢复,上运动单位瘫痪极罕见。约有50%的病人有感觉障碍,多限于四肢。
精神症状多见于有肠痉挛的病人,可有性格改变,如抑郁、神经质、爱哭,并有幻视、幻听,或出现狂躁、语无伦次、哭笑无常等癔病样发作。若诊断不及时,针对上述症状而服用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或利眠宁等药物,则使症状加重,可出现精神错乱,甚至发生呼吸肌麻痹和脑神经麻痹等危及生命的神经系统症状。如能及时停药则症状很快减轻。
急性发作时,如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应积极纠正,限制水的入量,适当补充钠盐。有些病人当水和电解质紊乱被纠正后,其他临床症状亦随之缓解。发作时要十分注意药物的选择。可采用水合氯醛、吗啡或哌替啶(杜冷丁)缓解疼痛或烦躁等神经系统症状。部分病人服用氯丙嗪可使肠痉挛缓解。有些病人发作与月经周期有关,可用抑制排卵的药物,如最小剂量口服避孕药,可使发作减轻,发作次数减少。但应注意凡家系中有皮肤症状的不能使用。
目前临床研究证明,静脉注射高铁血红素(hematin)可中止发作,症状很快消失,尿中ALA 和PBG 的排泄下降。这与血红素增加而产生反馈作用,使ALA及PBG 合成减少有关。严重的急性发作,其他药物治疗后不能缓解的,可试用此药。
预后:提高对本症的警惕性,对发作性腹部绞痛患者,除外其他病因者,应想到本症,以早期得到确诊和治疗,若发生严重合并症,如神经系统损害、呼吸肌麻痹、颅神经麻痹可致患者死亡。
预防: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预防方法参照遗传性疾病的预防方法。疑及本症者应注意避免应用某些药物,如巴比妥类、磺胺类、氨基比林和类固醇类如孕烷醇酮,皆可诱发本病的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