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多通过肺门、纵隔、支气管、胸骨等处直接蔓延,也可通过血行途径将病菌播散至心包,常是急性起病,亚急性发展。急性期心包纤维蛋白沉积伴有浆液血性渗出主要含有白细胞,1~2周后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浓度超过2.5g/dl。结核性心包积液的产生可能由于对结核杆菌蛋白的高敏反应。
患者多为年轻人,男性多见,起病缓慢,主要是非特异性全身症状,常有发热、胸痛、心悸、咳嗽、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及盗汗等。常出现在心包渗液阶段或晚期缩窄性心包炎阶段。胸痛较急性病毒性或非特异性心肌炎为轻,若合并有肺结核可有咳嗽及咯血。结核性心包炎的体征主要有:心动过速、心界扩大、心音遥远、偶有心包摩擦音、40%~50%并胸腔积液、大量者可致心脏压塞,可出现颈静脉怒张、奇脉、肝脏肿大、端坐呼吸、下肢水肿等。国外有一组资料报告88例结核性心包炎,88%有颈静脉怒张,95%有肝大,73%有腹水,18%有心包摩擦音,半数病例胸部X线示心影扩大及胸腔积液。结核性心包炎发展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时无发热、盗汗等症状,而突出表现为颈静脉怒张、低血压及脉压小、腹部膨胀、腹水及水肿等。
结核性心包炎的早期治疗对于预后的关系重大,一旦诊断明确,采取以下治疗方法:
1.抗结核治疗三联抗结核化疗:异烟肼300mg/d,利福平600mg/d与链霉素1g/d或乙胺丁醇15mg/(kg?d),治疗9个月可以达到满意疗效。在临床上倾向于结核性心包炎诊断时,也应一面开始抗结核治疗,一面等待其他检查结果最后证实诊断。抗结核治疗中仍有心包渗出或心包炎复发,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强的松)40~60mg/d。可减少心包穿刺次数、减低病死率,但不能减少缩窄性心包炎的发生。
2.外科治疗心包缩窄、心脏压塞或渗出缩窄心包炎均是手术切除心包的指征,争取及早进行。
预后:结核性心包炎的发生率与结核病在当地的流行状况是一致的。在发展中国家,结核病迄今仍是主要的公共卫生和健康问题,也是心包炎的最常见类型,但在西方国家中结核性心包炎仅占5%。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流行直接导致了结核性心包炎发生率升高。据报道,西方国家的结核性心包炎患者67%~92%血清HIV阳性。结核性心包炎临床上首先为纤维素性和(或)血性心包炎,继以心包积液,但大量积液不多见。个别可出现心包填塞,亦可心包增厚后转为亚急性期或慢性期。尽管采用适当的抗结核药物甚至糖皮质激素,仍有相当部分(30%~60%)患者发展为心包缩窄。心包缩窄多在诊断后2年内发生,个别病例可短至2个月。少数结核性心包炎表现为短暂性心包缩窄,预后较好。虽然抗结核治疗对合并HIV的结核性心包炎短期内同样有效,但该组患者预后极差。
预防:
1.积极控制结核的流行能显著减少结核性心包炎的发病率。
2.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改善结核性心包炎预后的关键,在临床上倾向于结核性心包炎诊断时,应一面开始抗结核治疗,一面等待其他检查结果最后证实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