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结核性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年轻人,男女比为1∶1.77~1∶4.6。腹腔结核感染可由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输卵管结核直接蔓延或其他原发结核感染灶内的结核菌随淋巴、血行播散而来。其病理表现有:①渗出型:腹腔内有不同程度的浆液纤维蛋白渗出物积聚,腹膜充血、水肿,表面有纤维蛋白渗出,可见结核结节,腹水为草黄色,有时微呈血性;②粘连型:本型可继发于渗出型或直接出现,腹膜及大网膜明显增厚变硬,与周围脏器缠结粘连,可致肠梗阻;③干酪型:以腹腔内干酪坏死为主要表现,可形成多数分隔的小房及结核性脓肿,有时向肠腔、阴道或腹壁穿破形成瘘管。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结核菌属于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的分枝杆菌属,为有致病力的耐酸菌。主要分为人、牛、鸟、鼠等型。对人有致病性者主要是人型菌,牛型菌少有感染。结核菌形态细长弯曲,两端钝圆,无芽孢或荚膜,无鞭毛,长约1~5μm,宽0.2~0.5μm。在标本中呈分散状或成堆或互相排列成链状。结核杆菌为需氧菌,在缺氧情况下不繁殖,但仍能生存较长时间。在良好的条件下,约18~24h繁殖一代,菌体脂质成分约占其重量的1/4,染色时呈耐酸性。结核菌对干燥和强酸、强碱的抵抗力很强,能较长期存在于外界环境中,在痰内可存活20~30h,阴湿处存活6~8个月。但对湿热的抵抗力很低,煮沸5min或在阳光下直接曝晒2h即可杀灭。紫外线消毒效果较好。人型与牛型结核菌株皆是专性寄生物,分别以人与牛类为天然储存宿主。两者对人、猴和豚鼠有同等强度的致病力。结核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可由菌群中先天耐药菌发展而形成,也可由于在人体中单独使用一种抗结核药而较快产生对该药的耐药性,即获得耐药菌。耐药菌可造成治疗上的困难,影响疗效。结核杆菌长期接触链霉素还可以产生依赖性,即所谓赖药性,但赖药菌在临床上很少见。

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一般起病缓慢,症状较轻,常有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渐出现轻度腹痛腹胀。少数亦可以急性腹痛、高热起病。
1.渗出型(腹水型)主要表现为腹膜炎和腹水征,但其腹膜刺激症状较化脓性腹膜炎轻,腹部持续隐痛或胀痛,可阵发加剧,腹壁有柔韧感。腹水量多少不一,少数可呈包裹性肿物(多见于脐部及下腹部)。
2.粘连型病期较长,呈慢性消耗体质,腹腔渗液量少或无。腹腔内脏器广泛粘连,固定于腹后壁或腹前壁,常出现不同程度肠梗阻症状。腹部压痛及肌紧张可不明显。叩诊腹部有较固定的实音区,1/4病例可在不同部位扪及大小不等的包块。
3.干酪溃疡型结核中毒症状特别明显,有高热,甚至出现恶病质。常有不同程度肠梗阻表现,腹部不对称胀满或呈扁平状,可见肠型。触诊腹壁呈板状,有柔韧感,触痛、压痛较明显,可伴有轻度反跳痛,并可扪及大小不等、不规则包块伴压痛。结核脓肿溃破后可出现肠穿孔、腹壁瘘、粪瘘、阴道瘘等表现。
1.一般治疗加强营养,有明显结核中毒症状者应卧床休息。
2.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应用对渗出型有肯定疗效。
3.抗结核药物治疗参照肺结核。
预后:有严重并发症者预后较差。
预防:
1.控制传染源 发现和管理传染源是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为此应定期集体肺部健康检查,实施登记管理制度。
2.切断传播途径 管理和处理患者的痰液,其主要方法是: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广泛宣传防痨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结核患者的痰应吐在纸上并焚烧,或咳在痰杯中加2%煤酚皂或1%甲醛溶液(约2h 即可灭菌),接触物直接在阳光下曝晒(数小时可灭菌)。
3.接种卡介苗 接种卡介苗可增强人体对结核菌的抵抗力,有利于预防结核病的发生。目前我国规定出生后即接种卡介苗,阴性者加种。对少数民族、边境居民进入内地城市,或新兵入伍时,必须作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接种卡介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