颚口线虫归类为颚口属,已确定的共有10种,其中在东南亚报道5种,在我国发现的有棘颚口线虫、刚刺颚口线虫和杜氏颚口线虫。人体颚口线虫病的报道,均由棘颚口线虫的刚棘颚口线虫所引起。60年代后,颚口线虫病在东南亚尤其是泰国十分普遍。病原均为棘颚口线虫。80年代以来,在日本发生不少颚口线虫病例,是由刚棘颚口线虫引起的。迄今,我国已报告的病例有34例,表明我国棘颚口线虫病在增多。棘颚口线虫是狗、猫的寄生虫,也寄生于虎、豹等是肉动物,刚刺颚口线虫则主要寄生于猪的胃壁,它们偶可寄生于人体。
成虫短粗,活时呈鲜红色,稍透明两端稍向腹面弯曲,前断为球形,上有8圈下钩,颈部狭窄,提前半部和近尾端处被有很多体棘,体棘的形态有分类学意义,雄虫长11―25mm,雌虫长25―54mm。虫卵椭圆形,一端有帽状透明塞,内含1―2个卵细胞。第三期幼虫盘曲呈6字形,长约4mm,头顶部具唇,头球上都具4环小钩,其数目和形状有重要的虫中鉴别意义,全身被有200例以上的单齿皮棘,体前部的棘长10μm,往后逐渐变小,变稀,在体前1/4的体内有4个肌质的管状颈囊,各自开口于球内的气室中,内含浆液,这四个构造对头球的膨胀和收缩有重要作用,食管分为肌性和腺性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