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用药后出现任何皮疹,即应疑及药疹。应详询患者在发病前曾用过何种药物(包括口服、注射、吸入、含漱、滴药、浸泡等各种途径,尤其注意安眠镇静药、解热镇痛药、磺胺类、抗生素等),用药剂量、次数、发病时间。
有无瘙痒、畏寒、发热,过去有无类似发作,有无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并须除外出疹性急性传染病。注意病损类型,是哪种病损:红斑、丘疹、水疱、大疱、风团、紫癜、湿疹样、麻疹样、猩红热样红斑、多形性红斑、结节性红斑、增殖性肉芽肿、痤疮样病变、角化过度、色素沉着、大疱性表皮松解及剥脱性皮炎等。注意病损部位是否对称、局限或泛发,眼、鼻、口腔、外阴粘膜及皮肤粘膜交界处有无病损。
1.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药物,必要时以他药代替。用药力求简单,防止交叉过敏。
2.抗组胺药物。
3.中药以清热、解毒、凉血为主,如犀角地黄汤或清营汤。
4.病情严重者应①加强全身支持治疗,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加强致敏药物的排泄,必要时给予输血或血浆;②糖皮质激素:泼尼松一般30~80mg/d,分3~4次服;必要时可用氢化可的松100~400mg加入5%~10%葡萄糖液1000ml,静滴。开始用量宜大,待症状控制后,渐减剂量,但须注意病情变化,防止反跳;③对其他内脏病变,应作相应治疗。
5.外用药治疗,原则上与皮炎、湿疹的治疗相同。
【重症药疹的护理】
1.按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根据病情给予一级护理或特别护理。
2.高蛋白、高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
3.加强五官及外阴部皮损的护理。
4.无医嘱不得随便给药。将患者致敏药物写在显著地位,杜绝再次发生过敏。
5.对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注意细菌和真菌感染的早期迹象。
6.皮肤潮红无渗液者外用扑粉,大疱可在低位刺破引流或用空针吸出疱液,并根据部位、局部感染情况,给予暴露疗法或以无菌凡士林纱布包扎;已松解但尚未剥脱的表皮应给保护及保留;有感染的表皮应予剪去。必要时可用烧伤翻身床进行换药。
7.出院时给予药物禁忌证明,防止再次误用致敏药物。
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不宜直接接触高浓度的任何药品或化学物质,慎用易致敏的外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