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埃可病毒疹

埃可病毒系人肠道孤病毒的缩写。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埃可病毒是RNA病毒,可分为33个血清型,体积极小,其直径约20~30nm,通常暂时性寄生于人肠道中,通过粪便及口腔分泌物而传播。

临床表现与其它病毒一样,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及呼吸道症状,同时可伴发皮疹。约1/3埃可病毒感染的病人在疾病早期,可出现散在性粉红色斑疹,似风疹样发疹,初出现于面颈部,后延及躯干及四肢,亦偶波及掌跖,无痒感,皮疹多在4~5d内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亦有患儿在口颊粘膜出现似Koplik斑。现就各型ECHO病毒可出现的皮疹表现分述如下:
(1)埃可病毒2在发热时,初在腹部、腰部,然后蔓延到躯干、颈部,出现红色、铜红色的丘疹,可有咽炎、鼻炎及颈淋巴结肿大。
(2)埃可病毒4在发热时或当双相热的第2个高峰时,在颊部、躯干及掌跖等部位发生橙红色或紫红色斑疹或瘀斑,部分病人可出现风疹样发疹,亦有少数病人可出现水疱,常有脑膜炎和肠道症状。
(3)埃可病毒5在发病2~3d出现淡红色丘疹,在臀部及四肢的皮疹较密集,在面部及躯干则稀疏散在,有时并发肠炎。
(4)埃可病毒7在发热时于躯干部出现斑丘疹及瘀斑,常伴无菌性脑膜炎。
(5)埃可病毒9常呈大流行,起病急剧,可有头痛、咽痛、腹痛、恶心,但一般无腹泻,发病1~2d后,在面部、颈部、躯干、四肢伸侧及掌跖等顺序出现淡红色斑丘疹、风疹样或麻疹样发疹,有时可有瘀点或瘀斑,在臼齿对面的颊粘膜亦可发生白色或淡灰色小点,在舌部也可发生水疱或小溃疡。发疹时体温上升,皮疹可反复成批出现,淋巴结肿大,常并发脑膜炎。有时出现暂时性轻度的肌肉无力。
(6)埃可病毒11常无发热,全身可发生斑丘疹、水疱或多形性红斑,常并发枕部淋巴结肿大,轻度呼吸道症状,有时可导致腹泻流行。
(7)埃可病毒16是波士顿疹病的病因,1957年夏季在波士顿流行,故名。以后在其它地区亦有发现。潜伏期3~8d,初起有发热、头痛、咽喉痛、肌肉酸痛及眼部有烧灼感等症状。成人的全身症状较儿童为重。经1~2d后,体温下降,出现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多散在分布,但亦可数目很多,甚至互相融合。主要发生于面部、胸背部,然后延及四肢及掌、跖,甚至全身。50%病人于咽喉、齿龈或颊粘膜可发生散在性红色小点或黄白色糜烂面。可伴发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及无菌性脑膜炎。血象白细胞数正常,在恢复期,血清中有中和抗体或补体结合抗体,且可存在多年。皮疹经2~3周后自然消退。
(8)埃可病毒18全身发生斑丘疹,常在新生儿室引起腹泻流行。
(9)埃可病毒19在发病2~3d,于面、颈及躯干上部出现斑丘疹,有时融合成片,约经5d后消退。
(10)埃可病毒25在发热或热退时,面部、四肢及全身发生斑丘疹或水疱,可有疱疹性咽峡炎、无菌性脑膜炎或呼吸道症状。
治疗一般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