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发病的因素 以气体、蒸气、雾、烟等形式存在于空气中的化学物质,主要经呼吸道侵入人体,而鼻、咽、喉是最先受害者的器官,其受损程度与化学物质的特性、剂量和接触时间等因素有关。
1、化学物质的特性 气态物质损害呼吸道的部位,与化学物的水溶性(溶解度)有关。氯气、氨气等水溶性大的化学物,接触湿润的上呼吸道粘膜后,迅速溶解,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引起呛咳,不易深入肺泡。反之,氮氧化合物、光气等水溶性小的化学物质,接触水分后化学作用缓慢,对上呼吸道粘膜刺激较小,但进入呼吸道深处后,对肺泡产生刺激和损害。如二氧化氮进入肺泡后,与水结合后形成亚硝酸和硝酸,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入肺泡和肺间质,形成肺水肿。
2、剂量与接触时间 化学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与受损程度密切相关。浓度愈高,吸收愈快,虽接触时间短,也可引起中毒症状。如生产环境中有害化学物的含量较少,短期接触,对人体影响较小,但长期接触则可致病。
3、个体因素 全身及上呼吸道健康状况,卫生习惯等因素,也可影响化学毒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全身健康情况差,原有慢性鼻炎等上呼吸道病症者;有张口呼吸、挖鼻等不良习惯者,均可加重损害。
1、鼻部病变 氯气、氨气等有毒气体,极易溶解于水,吸入呼吸道后即对鼻粘膜引起强烈刺激,临床表现常为急性病变。氯气接触呼吸道粘膜后,与水作用后形成盐酸和新生态氧,前者对鼻粘膜有刺激和烧灼作用,后者对组织有很强的氧化作用。接触氯气后立即产生流泪、喷嚏、流涕、鼻塞、鼻内烧灼感等症状,检查见鼻粘膜充血、肿胀、水样分泌物增多等。 在铬电镀等生产过程中,如不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可引起鼻中隔溃疡、穿孔等鼻病。隔对人体的危害主要由六价铬化合物所致;在铬电镀,生产和使用重铬酸盐的过程中,在颜料等工业中,均有接触六价铬化合物的机会。此类化学物质以酸雾或粉尘等形式吸入呼吸道。 长期接触六价铬化合物者,常有鼻塞、涕多、干燥感、嗅觉减退、鼻甲红肿、鼻中隔前下方粘膜苍白、糜烂、溃疡等表现。如鼻中隔溃疡程度较重,且位于双侧相应部位时,有致鼻中隔穿孔可能,应予重视。 由于铬作用工人的手指常受铬污染,出以铬污染手指挖鼻,可加重鼻中隔病变。据上海医科大学对上海县151名铬作业工人鼻部病变的调查(1987),表明铬接触组工人双手铬污染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铬接触组中,有挖鼻习惯组鼻中隔病变的发生率与无挖鼻习惯组对比,差异也有显著性。
2、咽部病变 鼻腔对吸入的空气有清洁过滤功能,故化学物质对咽部的刺激常轻于鼻腔,但在鼻塞、张口呼吸、或吸入高浓度刺激性气体时,仍可刺激咽部,产生咽部疼痛、烧灼感等症状。检查见咽部粘膜红肿、分泌物增多等症。如长期接触低浓度的有毒化学物,可致慢性咽炎。
3、喉部病变 氨气等溶解度高的气体,接触湿润的上呼吸道粘膜后,形成氢氧化铵,呈强碱性,对上呼吸道的刺激较重,可引起局部粘膜充血、肿胀。吸入高浓度氨后,可因急性喉水肿而致吸气性呼吸困难。偶可诱发痉挛而致呼吸困难。吸入高浓度氯气后也可产生类似的喉部病变。 长期吸入二氧化硫等低浓度的刺激性气体后,可引起喉部粘膜慢性炎症,产生咳嗽、多痰、声音嘶哑等症状。
1、对于化学物质急性中毒、多需急症处理,包括快速撤离现场,以便吸入新鲜空气、因喉水肿致呼吸困难者,及时给氧,应用地塞米松,以减轻症状。病情较重者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
2、治疗由铬刺激引起的鼻中隔粘膜糜烂、溃疡,可于温水清洗后,局部涂布金霉素、红霉素眼膏等药物,促使创面愈合,并密切观察,防止鼻中隔穿孔。
3、对于粉尘、化学物质引起的鼻炎、咽炎、喉炎、可给予对症治疗,以减轻症状。
1、技术措施 采取综合措施,改善生产环境,以减少粉尘、化学物质对机体的危害。
(1)改革工艺,改进生产设备:通过远距离操纵、计算机空气、隔室监控等方法,避免接触粉尘,以含游离二氧化硅仅2%的石灰石代替石英砂作为铸造材料;利用风力运输、负压抽吸等方法,减少有害物质外溢。
(2)湿式作业:如采取矿山湿式凿岩、湿式磨碾耐火材料、井下运输喷雾洒水等方法,可减少粉尘飞扬。
(3)加强密闭和通风:对于不能采用湿式作业的生产过程,可以密闭和派风相结合的方法,防止有害物质外溢。抽出的污染空气,经处理后排入大气。铬电镀作业时常以这种方法降低生产环境中的铬浓度。
2、保健措施 有利于预防职业因素对机体的危害和及早发现职业病患者。
(1)就业前体格检查:目的在于了解就业前的健康状况,以便日后对照比较,并能发现职业禁忌证。萎缩性鼻炎、鼻腔肿瘤等鼻病患者,不宜从事接触粉尘及化学物质的工作。
(2)定期体格检查:可以测评预防措施的效果,并早期发现病人,及时给予治疗。
(3)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由于条件限制,生产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能达到卫生要求时,应戴用防尘、防毒口罩,以机械过滤或化学过滤方法,净化吸入的空气。防护口罩的种类较多,其卫生要求是过滤性能好、呼吸阻力小、重量轻,不妨碍视线,便于清洁等。 此外,加强卫生宣教也很重要,教育工人坚持做到不在含有害物质的环境中进食、吸烟。养成饭前洗手、下班后淋浴的卫生习惯。纠正张口呼吸,不用染有毒物的手指挖鼻,以免加重鼻部病变。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宜暂时调离有毒的工作环境。
3、组织措施 对有粉尘和有毒化学物质的生产含量,应加强管理,建立防尘、防毒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制度,并定期测定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的剂量及浓度,以便了解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对有害因素的职业危害性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