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简称合胞病毒,属副黏病毒科,是引起小儿病毒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可引起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
RSV在电镜下所见与副流感病毒类似,病毒颗粒大小约为150nm,较副流感病毒稍小,为RNA病毒,对乙醚敏感,无血细胞凝集性,在人上皮组织培养形成特有的合胞(syncytium),病毒在胞浆内增殖,可见胞浆内包涵体。合胞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最近分子生物学方法证明有2个亚型。A和B。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其中半数以上为1岁以内婴儿,男多于女,其比例约为1.5~2∶1。潜伏期约4~5天。初期可见咳嗽、鼻堵塞。约2/3的病例有高热,最高可至41℃,但发热一般不是持续性的,较易由解热药退烧,高热时间多数为1~4天,少数为5~8天。约1/3病儿中度发热,多持续1~4天。多数病例的热程为4~10天。轻症病例呼吸困难,神经症状不著;中、重症有较明显的呼吸困难、喘憋、口唇青紫、鼻扇及三凹征,少数重症病例也可并发心力衰竭。胸部听诊多有细小或粗、中
1.一般治疗要特别重视一般治疗,注意隔离,努力防止继发细菌或其他病毒感染。如无继发细菌感染,只用中医治疗即可。一般治疗参见支气管肺炎,其他可参见腺病毒肺炎,由于本病较轻,用不着那么多的对症疗法及支持疗法。超声雾化、拍背吸痰是简单易行的呼吸治疗手段。不仅有助于气道湿化和炎性分泌物的清除,而且由于梗阻解除和通气改善,使重症病例的呼吸性酸中毒乃至Ⅱ型呼吸衰竭较迅速被纠正,避免误用、滥用碱性药物。国内研究证明,对RSV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中药双黄连雾化吸入效果明显。
2.抗病毒治疗关于抗病毒化学药物,较重者可用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雾化治疗,最近国外有人用短期大剂量雾化治疗合胞病毒感染有效。此外,上海新华医院用乳清液(初乳稀释液)雾化治疗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温州医学院从初乳提取SIgA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收到了较好的疗效,可以应用。
3.免疫球蛋白
(1)RSV-IGIV的使用方法:
①预防:RSV-IGIV在高危儿中用于预防的方法为:在RSV流行的季节(美国将之定于每年11月至次年的4月),每个月经静脉注射大剂量RSV-IGIV750mg/(kg?d)[即15ml/(kg?d)],约3~5次。
②治疗:RSV-IGIV应用于治疗:在选定的高危病人中予RSV-IGIV1500mg/kg,1次,静脉滴注;另有1种吸入疗法,在住院第1天予RSV-IGIV吸入两次,0.05g/(kg?d)[即1ml/(kg?d)],每次约20min,间歇期30~60min。
(2)RSV单克隆抗体(Palivizumab):是一种人类单克隆IgG抗体,特异性抑制RSV的F蛋白A抗原位点上的抗原决定簇,它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并直接中和病毒而发挥作用。用法是每月肌注一次,每次15mg/kg,用于整个RSV季节,在RSV感染开始的季节提前应用则效果更佳。目前,人们普遍认同在高危儿中应用被动免疫药物RSV-IGIV和Palivizumab防治RSV感染,尤以后者为佳。对RSV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和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免疫缺陷、新生儿、早产儿或伴其他严重疾病的高危儿应用RSV免疫球蛋白,有很好的耐受性和保护作用。
预后:本病一般较轻,单纯病例6~10天临床恢复,X线阴影多在2~3周消失。如隔离措施不力,易有继发感染,可再度发热。单纯合胞病毒肺炎极少死亡。
预防:合胞病毒的传染性很强,常造成流行,文献报道医院内继发合胞病毒感染高达30%~50%。秋冬季气温起伏大,要预防呼吸道疾病,首先要注意保暖,同时,秋冬季十分干燥,空气粉尘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黏膜保持湿润。另外,避免去空气流通不好的公共场所,并适当补充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注意早期病人的隔离治疗。近年来对RSV疫苗研究主要集中在亚单位疫苗、活减毒疫苗、多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等,均取得一定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