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花斑癣

花斑癣俗称汗斑,是一种皮肤浅表角质层慢性的轻度炎症,常无症状。其损害特征为散在或融合的淡色,或着色区上有糠秕状脱屑,好发于胸、腹、上臂及背部,有时也可波及面颈及其它部位。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此病是由一种嗜脂酵母--糠秕马拉色菌所引起,这是一种正常人皮肤上常见的腐物寄生菌。Roberts曾从92%的正常人头皮上分离出此菌,间或在背部、躯干、四肢及面部等分离到此菌。因此,仅属特殊情况下方能致病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在应用皮质类固醇的人群中容易发病,此时表皮细胞的更换周期延长,利于本菌生长,当停用激素后,花斑癣即见好转。在热带地区,约50%的人群患有本病,可能与人群中的皮肤表皮更换率减缓有关。也有人提出本病具家族易感性,营养不良或患有细胞外糖原沉积者易患本病,健康状况不良、慢性感染、出汗过度、甚或妊娠等均可诱发本病。全世界均有发病,然热带、亚热带地区更为多见。我国南方患本病者也较多。

初起为许多细小斑点,很快其上脱屑区扩大,融合成环状并可见脱色斑点。损害颜色随患者的肤色而异,且与日晒、病情轻重等有关。有时可呈黄棕或暗棕色斑片,在黑皮肤上则呈淡灰色,极难辨认。有时位于毛孔周围,呈丘疹性损害,很少有炎症反应,好发于胸、背及腹部。在热带地区黑色婴儿中有时可见一种临床变型,损害起于尿布部位并很快发展使局部明显脱色,这型即为白色花斑癣或寄生性脱色斑。一般皮损以着色性斑及(或)脱色斑为主,可有痒感,出汗后更为明显。
用水杨酸、苯甲酸制剂、1%益康唑、联苯苄唑或特比萘芬、萘替芬、克霉唑霜或酊剂有一定疗效,但难以根除。25%硫代硫酸钠外涂后再涂以3%稀盐酸,使产生新生态的硫以达到杀菌的目的,有一定疗效。近来可用酮康唑、硫化硒吡硫洗剂,内服氟康唑、伊曲康唑等亦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