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黄色肉芽肿肾盂肾炎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anthogranulomatous Pyelonephritis,XGPN)是细菌性肾盂肾炎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较少见,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变形杆菌、大肠埃希杆菌和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其病理特征是肾实质破坏,出现肉芽肿、脓肿和泡沫细胞(含脂质的巨噬细胞)。本病绝大多数累及一侧,双侧肾脏同时受累国内外都有报道,但均属罕见。近期国内尚有发生于肾周的黄色肉芽肿的报道。本病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肾区疼痛,反复发作尿路感染、发热、乏力、厌食、体重下降和便秘。患者在确诊之前多经过了数月至数年的治疗。73%病者有结石、梗阻性肾病或糖尿病病史;60%病人有肾肿块;40%病者有高血压。本病按临床病理分3 期:Ⅰ期:病变局限于肾内,称为肾内期;Ⅱ期:病变累及肾包膜,称为肾周围期;Ⅲ期:病变侵犯肾、肾周脂肪及腹膜后,称为肾旁期。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本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杆菌、变形杆菌,也可由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菌球引起。

本病临床少见,常仅有单侧肾脏受累,罕有双侧病变;绝大多数患者肾区疼痛及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发热(不规则热)、不适、乏力、厌食、消瘦、体重下降和便秘。从有临床表现到确诊的时间一般为3 个月~9 年。73%患者有结石、尿路梗阻或糖尿病史,38%有泌尿系感染病史,60%可触及腰部肿块,40%有高血压表现。
外科手术是本病重要的治疗方法,经治疗愈后良好。在外科治疗中,必须认识到病变蔓延所形成的病理变化给外科手术造成的困难和增加手术的危险。应根据临床病理分期拟定适当手术方案,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性。
1.患肾切除 临床多数病人患肾为弥漫型病变,肾组织广泛破坏,肾功能丧失。这些病人通常作患肾切除。应注意的是Ⅲ期病人因肾周广泛粘连和纤维化,应采用经腹作患肾切除术式,以便分离患肾和处理肾蒂,否则患肾切除极其困难和危险。
2.保留肾手术 本病为一种良性病变,有人提出局限型Ⅰ、Ⅱ期病变采用局部或肾部分切除,以保留健存的肾组织,并在临床治疗中获得良好的效果。文献报道有3 例保留肾手术治疗,例1 作局部肉芽肿切除,术后恢复和随访均良好;例2 因输尿管结石并感染而引起本病,经作输尿管切开取石,肾引流,抗感染治疗,病人痊愈出院,随访3 年,患肾无复发,肾功能有所恢复;例3 因患肾与降结肠及后腹膜粘连严重无法切除,只进行了活体组织检查。术后患者用青、链霉素抗炎治疗,并从术后第20 天起用超短波治疗,微热量,每次20min,1 次/d。5 次后,患者腰痛明显减轻。治疗10 次后,复查B 超发现左肾下极肿物较前明显缩小。治疗25 次后,B 超复查左肾肿物消失。以后曾多次B 超复查,均未见明显肿物。Anhalt 亦曾报道1 例左肾病变,行取石引流后痊愈。综上所述,对本病患者如患肾破坏轻,可采用外科手术解除尿路梗阻、加强抗感染治疗及配合理疗,也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可使病人免除肾切除之苦。由于本病与肾癌、肾结核的鉴别诊断较难,易造成术前误诊,患肾多被切除。保留肾的治疗方法应用不多见,因此,术前能否正确诊断对于本病治疗方式的选择极为重要。保留肾手术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预后:本病为一种良性病变,经治疗愈后良好。
预防:本病预防主要措施如下:
1.坚持每天多饮水,勤排尿,以冲洗膀胱和尿道。避免细菌在尿路繁殖,这是最简便又有效的措施。
2.注意阴部清洁,以减少尿道口的细菌群,必要时可用新霉素或呋喃旦啶油膏涂于尿道口旁黏膜或会阴部皮肤,以减少上行性再发感染。
3.尽量避免使用尿路器械,必要时应严格无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