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回归热

回归热(relapsingfever)系多种回归热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是阵发性高热伴全身疼痛,肝、脾大,严重者可出现黄疸与出血现象。发热期与间歇期交替出现,寒热往来回归,故称回归热。依传播媒介的不同本病分为两大类,即虱传回归热(流行性回归热)及蜱传回归热(地方性回归热)。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回归热螺旋体属于疏螺旋体属(Borrelia),又名包柔螺旋体属,共十多种,各种形态相似,但免疫反应不同。按其传播媒介分虱传与蜱传两类。虱传(流行性)回归热病原为回归热螺旋体(B.recurrentis),曾称欧伯迈尔螺旋体(B.obermeieri)。蜱传(地方性)回归热病原按昆虫媒介软体蜱(ornithodorus)的种类命名,有十余种。蜱的分布有严格的地区性,故其所致的回归热亦有严格的地区性。我国南、北疆已发现的两种螺旋体分别与波斯螺旋体(B.persica)及拉氏疏螺旋体(B.latyschevi)相符。中非有杜通疏螺旋体(B.duttoni),中亚有波斯疏螺旋体(B.persica),美国西部有赫姆斯疏螺旋体(B.hermsii)等。抗原结构比回归热疏螺旋体更易于改变,如在印度曾分离出9种血清型的杜通疏螺旋体。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使对蜱传疏螺旋体得以进一步深入了解,如扩增的鞭毛基因用寡核苷酸探针检测,获得疏螺旋体的另外五个种(B.parkeri,B.turicatae,B.crocidurae,B.anserina与B.coriaceae),还获得赫姆斯疏螺旋体的5个株。回归热螺旋体长约为10~20μm,宽0.3~0.5μm,有4~10个不规则的浅粗螺旋(图1)。以横断分裂进行繁殖。它对热、干燥及多种化学消毒剂均较敏感,但耐寒,能在0℃的凝固血块内存活100天。此类螺旋体既含有特异性抗原,又有非特异性抗原。可与其他微生物有部分共同抗原,故受染动物血清可有特异性补体结合反应,亦可与变形杆菌OXk株起阳性凝集反应,但效价较低。螺旋体抗原易产生变异,如不同菌株的抗原性不尽相同,在同一患者不同发热期中,所分离出的菌株抗原性也有差异。

虱传回归热的潜伏期一般为7~8天(2~14天)。部分有l~2天的头昏、乏力等前驱症状。发病多急骤,常于畏寒后继以高热,达40℃以上。伴有头痛及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肌肉压痛明显。恶心、呕吐者约占1/3。时有咳嗽,偶有听觉减退。部分有出血现象,如鼻出血、牙龈出血、呕血、便血等,也可有子宫出血及孕妇流产。严重者可有神志不清、谵妄、抽搐等。发热期体征为颜面潮红、结膜充血、呼吸脉搏增快,有奔马律及室性期前收缩。心脏扩大及心力衰竭也不罕见。肺底常有
抗生素治疗有特效,高热期使用抗生素应注意雅-赫反应,高热自然骤降时也可发生。此反应的严重程度,与血液内螺旋体消灭的数量与速度有关,因而首次用药剂量不宜过大。为了减少此反应,开始用药时,可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反应发生时,应立即给以地塞米松、强心及抗休克等对症处理。有效的抗生素第一次用后8h之内,血液内螺旋体即消失。抗生素中首选四环素,近年来,国外治疗虱传回归热通常采用单一剂量疗法,此疗法的复发率<5%,四环素成人剂量为500mg口服,儿童剂量为12.5mg/kg体重。但孕妇、哺乳期妇女和<9岁的儿童忌用。不能用四环素者,可采用红霉素口服,剂量同四环素。不能经肠道治疗者,可用普鲁卡因青霉素肌内注射,剂量成人为60万~80万U,儿童为40万U。不能用四环素口服的成年患者,其静脉注射量为250mg或500mg。蜱传回归热单一剂量治疗的复发率为20%或更高些,乃因蜱传回归热的螺旋体较多的侵袭脑部,螺旋体被血-脑屏障保护而停留在脑内,当血内抗生素水平一旦下降,螺旋体即可再侵入血液内。故成人选用治疗方案:四环素剂量为500mg,或12.5mg/kg体重,4次/d,口服,持续10天。或多西环素100mg,2次/d,口服,持续10天。如四环素忌用,则可用红霉素500mg,或12.5mg/kg体重,4次/d,口服,持续10天。如果已确定或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受侵犯者,则用静脉注射青霉素G,剂量为300万U,6次/d,或头孢曲松2g,静脉注射,1次/d,或分为2次注射,持续10~14天。凡有高热、病情严重者,应给以对症治疗。
预后:早期应用抗生素效果较好。儿童预后良好,年老体弱、孕妇预后较差。有严重并发症者预后险恶。虱传回归热病死率为2%~6%,大流行时可高达50%。蜱传回归热病死率为2%~5%,但新生儿病死率可高达60%。
预防:目前尚无疫苗用以免疫预防,故重点仍为切断传播途径及控制传染源。预防虱传回归热为彻底灭虱。预防蜱传回归热主要环节为防鼠、灭鼠及灭蜱。灭蜱可用2%敌敌畏或3%马拉硫磷乳剂喷洒。野外作业者,应穿“五紧衣”防蜱叮咬。同时也应治疗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