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霍奇金淋巴病

霍奇金病淋巴瘤(hodgkin’s disease, HD)是恶性淋巴瘤的一大类型,1832年Thomas Hodgkin 报道了7 例疾病的临床病史和尸解发现,这些病例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1856 年Samuel Wilks 描述了10 例“与脾脏病变有关的淋巴结增大的特殊病例”其中包括4 例霍奇金报告的病例;其后,他将以后陆续发现的15 例病例命名为霍奇金病(Hodgkin’s disease),报道于1865 年。13 年后,Craigie、Bennett 和Virchow 报道了第1 例白血病。Dreschfield(1892)和Kundret(1893)将肿瘤细胞为淋巴系统的病例称为淋巴癌。Carl Sternberg(1898)和Dorothy Reed(1902)最早定义霍奇金病,尽管英国、德国和法国的许多研究者早已能识别这一具有特征性的多核巨细胞。1926 年,FOX 研究了3 例霍奇金起源的病例标本的微观特征,进一步明确了其中2 例疾病的组织病理学诊断。Jackson 和Parker 最早致力于霍奇金病的组织病理学分型,将他们的发现与预后相联系。至1966 年,Lukes、Butler 和Hicks 明确提出并建议分型应与临床表现和病因相关。他们的建议在Rye 会议中进行了修改、简化,从那以后,Rye分型一直是一种标准的分型法。
在过去几十年中,随着新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资料的获得,对霍奇金病(Hodgkin’s DiSease HD)认识进一步深入,2 种不同的淋巴瘤亚型被证实属于这个范畴,即经典型和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大多数学者证实霍奇金病中肿瘤细胞(RS 细胞)起自B 淋巴细胞,因此部分学者提出应将霍奇金病修正其名,称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霍奇金淋巴瘤的定义为: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恶性淋巴瘤,它在非肿瘤细胞的背景下含有特征性RS 细胞;并根据RS 细胞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及细胞背景的成分而区分亚型。1994 年,国际淋巴瘤研究组由此提出了新的分型法,作为修订的欧美淋巴瘤分类法(REAL)的一部分;这些概念被归入了WHO 2001 年的淋巴细胞肿瘤的分型中。WHO 分型中,HL 包括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odgkin’s lymphoma)和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odular lymphocytic predominance Hodgkin’slymphoma),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又包括:结节硬化型(Nodular sclerosis)、混合细胞型(mixed cellularity)、淋巴细胞削减型(lymphocytic depiction)和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霍奇金淋巴瘤(lymphocyte-rich classical Hodgkin’slymphoma)4 种。霍奇金淋巴瘤独特的细胞组成和大多数其他的恶性肿瘤不同,它具有少量肿瘤细胞(Reed-Sternberg 细胞和其变异型)及其典型的炎症背景。由于恶性细胞即RS 细胞和他们的变异型细胞通常占所有细胞的1%不到,这对研究带来一定困难,因此他们的性质一直是一个谜。很多不同类型的细胞被假定为RS 细胞的来源。Reed 在他原始的文献中描述了RS 细胞,并推测RS 细胞来源于“增生的(窦状隙样)内皮细胞”。最近,应用显微解剖分离单个的恶性细胞,分子技术放大并分析他们的基因,细胞的特性日益明确。几乎所有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和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恶性细胞都显示了单克隆B 细胞起源。Stein、Hummel 和Chen 概括了实验室资料证实,RS 细胞和淋巴细胞和(或)组织细胞均与生发中心B 细胞有关系。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RS 细胞可能由于重排的免疫球蛋白基因非翻译区发生体细胞突变,而不能合成免疫球蛋白。在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球蛋白的基因编码区既完整并具有潜在的功能。
Peters 于1950 年制订了本病的临床分期方法,强调了解剖学对疾病的诊断性评估作用。1952 年,Kinmouth 介绍了淋巴造影术,便于检测盆腔和腹膜后淋巴结的病变。在Stanford 大学通过对65 例病人剖腹和脾脏切除,对脾门、主动脉旁和肠系膜淋巴结及肝脏活检发现许多患者的脾脏频繁受累。这些诊断性操作提高了对疾病播散情况的了解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有关内容被归入1965 年的Rye会议制订的分期中,其进一步的修改是1971 年Ann Arbor 霍奇金病分期。这一分期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后,1989 年和1993 年又有了Cotswa 分期和AJCC临床分期,但均不及Ann Arbor 普及。
Pusey(1902)和Senn(1903)率先应用Roentgen 在1896 年发现的X 线检查手段,报道了淋巴结病治疗后的消退。鉴于几乎所有的未治疗区域都存在潜在的复发风险,1932 年Gilbert 建议淋巴瘤累及区和未累及区都应进行全身性治疗。Peters(1950)最早证实放射治疗具有治愈性的疗效。超高压放射治疗的发展,(Kalplan,1962)使杀肿瘤的放射剂量(正常组织耐受范围内)完全到达淋巴区域。目前在早期HL 中单一放疗的效果肯定,也可与化疗联合。
HL 的化疗起源于战争时期芥气工作的副产品。随着对氮芥研究的进展,一系列抗代谢药物合成以及大量烷化剂和抗体从各种植物、真菌和微生物中提取出来。DeVita 和他的同事们率先应用高效联合化疗:“MOPP”(氮芥、长春新碱、丙卡巴肼、泼尼松)方案,通过实验性研究证实这些药物无交叉毒性。之后,米兰研究所提出的ABVD 方案被广泛证明其疗效优于MOPP 方案,从而取代MOPP 方案,成为晚期HL 的金标准治疗方案。联合化疗使进展期HL 成为可治愈的疾病。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1.EBV HL 是少数几种流行病学倾向于感染为病因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认为HL 发病可能与EBV 感染有关,这是由于一些研究证明有单核细胞增多症病史的病人HL 复发风险增高,以及HL 病人EBV 抗原的滴度增高。尽管长期以来对流行病学和血清学资料有所怀疑,但一直到1987 年Weiss 等应用Southern blot方法才证实霍奇金淋巴瘤中存在EBV 基因组,证明EBV 与较多经典HL 有关。目前,应用高度敏感的原位杂交技术,18%~50%的霍奇金淋巴瘤为EBV(+)。此外,应用直接抗EBV 探针检测显示,一些霍奇金淋巴瘤组织样本中很明显存在EBV 附加体DNA,提示EBV 感染发生于肿瘤细胞克隆性扩增之前。EBV(+)的恶性细胞表达病毒潜在膜蛋白(LMP1),此蛋白可防止B 细胞凋亡(通过诱导Bcl-2 可介导此效应发生),这一证据进一步证明EBV 对霍奇金淋巴瘤发病起着积极的作用。转基因动物模型实验证明,病毒潜在膜蛋白具有致癌作用。再有,LMP1 可上调很多细胞基因,包括CD23、CD39、CD40 和MHCⅡ类分子及细胞黏附分子如LFA-1、LFA-3 和ICAM-1。EBV 基因组的检测与混合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有关。有研究发现,在混合细胞型中EB 病毒阳性病例的比例(58%)比结节硬化型(18%,P<0.001)显著增高。有关EB 病毒感染的病因学说由于RS 细胞中分离出EB 病毒基因组而进一步得到证实。最近,有报道认为CD99 下调是霍奇金-RS 细胞产生的基本要求。而EBV 潜在膜蛋白(LMP-1)的高表达可导致CD99 下调,前者在EBV 相关性霍奇金淋巴瘤的霍奇金-RS 细胞中是高表达的。表明EBV LMP-1 蛋白在CD99 转录调节下调中起着重要作用,导致霍奇金-RS 细胞的发生。但EB 病毒不能解释所有的病例,尤其是发达国家中最常见的类型――结节硬化型。在美国和欧洲,大部分HL 与EBV 无关,尤其是青年人,只有20%是EBV HRS+。Deleclue 等分析了一例复发HL 病例,原发肿瘤为EBV HRS+,但复发标本为EBV HRS-,推测在疾病进展过程中病毒丢失,但无正式证据证明原发肿瘤和复发肿瘤克隆是一致的。而且,此病人发病时仅5 岁,因此不能代表典型青年人群体。很清楚有些HL 病例是EBV 血清学阴性的,因此EBV 并不是所有病例的病因。
2.其他感染因素 在非EBV 相关性病例中较为可能的病因是其他感染因素。疱疹病毒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可能与HL 的发病有关。最近,有研究显示人类疱疹病毒-6(human herpesvinus-6,HHV-6)基因组整合至宿主淋巴细胞的DNA 中。而且HL 病人HHV-6 抗体滴度增高,与老年人相比,抗体滴度在青年人中更高,在EBV HRS-病例中比EBV HRS+病例高。HHV-8 是人类疱疹病毒家族中最新发现的病毒,虽然EBV 和HHV-8 之间基本无同源序列,但有一些功能特征相同,EBV能上调许多细胞基因,而这些基因与HHV-8 基因组有同源性。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HHV-8 与HL 发病有关。
多瘤病毒JC 一直被认为与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有关,而此病与青年型HL 在流行病学上有许多共同特征。曾有人在HL 中检测SV40 或亲淋巴乳多空病毒,未得到阳性结果。应用PCR 技术46 例HL 中检测JC 和BK,未发现病毒基因组。其他研究也不支持腺病毒5 和12,人类T 细胞淋巴瘤病毒Ⅰ、Ⅱ或人反转录病毒5。

HD 为主要侵犯淋巴系统的恶性疾病,由于病变侵犯部位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亦各异。
1.初发症状与肿瘤首侵部位 所示具有单一初发症状的504 例患者中(同时有2 或3 个首发症状未统计在内),以表浅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者占绝大部分(75%),其中颈淋巴结肿大占多数;腹部症状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胸部症状有胸闷、胸痛、咳嗽、气短和胸部肿物;头颈部症状有咽痛、扁桃体肿大和鼻塞等;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肿瘤的首侵部位见表2,绝大多数为表浅淋巴结,腹腔淋巴结包括肠系膜和腹膜后淋巴结,还有纵隔淋巴结。HD 首发结外受侵较少,主要为小肠、胃和咽淋巴环。
2.周身症状 包括发热、盗汗和体重减轻,其次是皮肤瘙痒和乏力。就诊时伴有周身症状者较多(55%),出现周身症状是预后不佳的表现。HD 的发热较常见,并有一定特点。约有1/6 的HD 患者可出现这种周期性发热。其发热特点是在数天逐渐上升,体温在38~40℃,持续数天。然后逐渐下降至正常。经过10 天~6 周或更长的时间间歇期,体温又开始上升,如此周而复始,反复出现,并逐渐缩短间歇期。皮肤瘙痒亦是HD 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由局部可逐渐发展至全身,开始轻度皮痒,可使表皮脱落,皮肤增厚,严重瘙痒,可抓破皮肤,引起感染和皮肤色素沉着。另一特殊症状为饮酒痛,即饮酒后引起肿瘤部位疼痛,表现在酒后数分钟至几小时内发生。
3.淋巴结肿大 是HD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中表浅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在首侵肿瘤部位中占86%,如加上腹腔和胸腔淋巴结肿大,则占首侵部位的92%。此结果与国外资料相似,HD 侵犯淋巴结占9l%,结外受侵占9%。表浅淋巴结肿大较易发现和诊断,但初期亦易误诊为淋巴结炎或淋巴结结核。主要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多,其次为腋下和腹股沟淋巴结,其他还有颌下、耳前、耳后、颏下、枕部、滑车上和
1.治疗常规 HD 一般按临床分期采用化疗和放射治疗。
(1)ⅠA 和ⅡA 期首选放射治疗(次全淋巴结照射或区域照射)。
(2)ⅠB、ⅡB 和ⅢA 期首选全淋巴结照射。
(3)ⅢB 期和LD 亚型首选化疗,以后可酌情进行放射治疗。
(4)纵隔大肿块(横径>1/3 胸腔横径)应先作化疗2 周期,肿物缩小后再放疗。
(5)Ⅳ期病人以化疗为主,目前为多数学者接受的治疗方案。
①剂量:每4~6 周40~44Gy。
②照射野:次全淋巴结(STLI)照射膈上病变采用斗篷野和全肋形野照射,膈下病变采用倒丫野和斗篷野。全淋巴结(TLI)照射即斗篷野加倒丫野。
③儿童患者由于处于发育期:为了防止放射引起的发育障碍,放疗剂量应适当降低,照射野也适当限制,如改为局部扩大野。
根据不同年龄剂量调整如下:<5 岁 20Gy,5~10 岁 25Gy,11~15 岁 30Gy。早期HD 通过照射可取得良好根治性效果。美国Stanford 大学的结果如表12。近年来对于早期霍奇金病由于治愈率高和减少第2 原发癌的发生,治疗趋向保守。适当病例可以进行区域性照射加化疗,远期结果和全淋巴结照射相同。
2.化学治疗 随着新药的增多,特别是近20 年来联合化疗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HD 的化疗效果已有明显提高。 约75%~80%的HD 病人通过MOPP 治疗可达完全缓解,约60%~65%的病人可得治愈。ABVD 作为与MOPP 不交叉耐药的补充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MOPP的疗效。
经多年的临床研究,ABVD 方案对男性生殖细胞的抑制较MOPP 轻,为暂时性;第2 原发尤其是急性白血病很少。进一步研究,意大利学者比较了半程MOPP 加半程ABVD 即MA/MA 比全程MOPP 加全程ABVD,即MM/AA 的结果,完全缓解率均为90%,5 年无病生存率前者为78%,后者为72%,也无显著区别。
MOPP-ABV 方案取消了达卡巴嗪(氮烯咪胺),多柔比星(阿霉素)剂量加到35mg/m2,给药方法也有一定改善,通过170 例7 年随访说明:①完全缓解率84%,②7 年生存率80%,③7 年无病生存率65%,与MOPP-ABVD 无明显区别,但病人耐受性较好。欧洲新设计的CHLVPP/EVA 方案:苯丁酸氮芥(瘤可宁)6mg/m2 口服,丙卡巴肼(甲基苄肼)90mg/m2 口服,泼尼松龙50mg 口服,第1~7 天;VP-16 75~100mg/m2,口服,第1~5 天;长春新碱1.4mg/m2 静脉注射,第1 天;长春碱6mg/m2和多柔比星(阿霉素)50mg/m2 静脉注射,第8 天。通过701 例5 年随访说明:5年生存率92%,5 年无病生存率85%,但病人发生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MDS 的相对较少。
预后:从上述讨论,不难看出通过适当的治疗多数HD 可能治愈。除了注意前述的治疗原则以外,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1.复发病人的处理 对于初次治疗失败或治疗后复发的病人,应采取特殊的强化处理。这些病人的肿瘤细胞大都具有一定抗药性,甚至具有多药耐药基因(mdr)和P 糖蛋白的表达。因此,选用互不交叉耐药的化疗如ABVD 方案及高剂量化疗加自体骨髓移植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取得较好的疗效。Armitage 等和Carella 等报道,这样治疗的病人可有35%~45%长期生存。造血干细胞输注也已取得一定结果,但远期疗效有待观察。目前认为,这样的治疗主要适用于第1 次治疗缓解期不是1 年的HD 病人,不适于年迈、一般状况不佳、多处病变且对常规化疗抗拒的病人。
2.治疗的远期并发症 由于有效的治疗可使多数病人长期生存,化疗及(或)放疗的远期并发症值得注意。其中比较重要的有:
(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发生于治疗后2~10 年,可有多种分子生物学异常,特别是第5 和第7 染色体。目前一般认为:①单放射很少引起AML;②MOPP6 周期治疗的病人在10 年内发生AML 的风险为1.5%~3.0%;③ABVD 单用也很少引起AML;④有些报告认为烷化剂与放疗有协同作用,美国NCI 统计在应用MOPP方案治疗的HD 病人中,14 例发生AML,其中13 例为合并放疗的病人。发生AML的风险在5 年为3%,10 年为10%,高峰为治疗后6 年。这组HD 病人AML 的发生率为正常人的96 倍。意大利米兰的报告单用MOPP 治疗的病人12 年积累发生AML的占1.4%;MOPP 加放疗的为10.2%;先做放疗以后再用MOPP 解救的病人为15.5%。但最近的报告则说明这种协同效应并不明显。⑤HD 病人治疗后10~12 年,发生AML 的风险恢复到正常。因之烷化剂如氮芥、苯丁酸氮芥(瘤可宁)、亚硝脲类、丙卡巴肼是主要引起AML 的药物。
(2)NHL:长期生存的HD 病人发生NHL 已屡有报道。多数为中度恶性结外NHL,特别是原发于消化道B 细胞NHL。我院1243 例HD 中有2 例分别在治后6 年和12年发生NHL。
(3)其他实体瘤: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多,特别是照射区域如甲状腺癌等。
预防:由于霍奇金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所以预防的方法不外:①尽可能减少感染,避免接触放射线和其他有害物质,尤其是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的药物;②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