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黑子

黑子亦称雀斑样痣,我国古代医书称为黑子或黑子痣。《医宗金鉴》记载:“此证生于面部,形如霉点,小者如黍,大者如豆,比皮肤高起一线,有自幼生者,亦有中年生者”。
本症很常见。有时是某些遗传性综合征的特点之一。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黑子可分布在皮肤的任何部位,以及皮肤粘膜交界处或眼结合膜,为褐色或黑褐色之斑点,或稍高起,圆形。圆形斑点直径通常1~2mm。斑点表面可有轻微的脱屑,但其细致的纹理没有变化。色素沉着均匀一致,边缘逐渐变淡而近于正常皮肤色。
本病发生于幼年,一直到成年可以逐渐增多,亦有突然弥散性大量出现者,亦有经过多年逐渐减少而消失者。本病可见于Peutz-Jeghers综合征、面正中黑子病等。在阿狄森病、妊娠及其它MSH水平增高的疾病中,其数目可加多,颜色可变深。
在患者要求治疗时,可以外科切除,或电解、激光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