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原体为病毒(主要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次之)。但很易继发细菌感染,以嗜血流感杆菌为主要病原菌,其他有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另外,小儿患麻疹、流感、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时,也易并发本病。由于婴幼儿气道较狭窄,因此,在有气道炎症时,易发生严重的呼吸困难。
1.病史患儿多为2~5岁的小儿,往往有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麻疹、流感、猩红热等前期感染。前驱期1~2天。
2.临床表现
(1)症状:起病急骤,初始可有刺激性咳嗽和吸气性喉鸣,继之呈犬吠样咳嗽、声嘶、呼吸困难,症状的特点为在夜间加剧。当感染沿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向下扩散时,可使呼吸困难加重,呼气也变得费力,并且时间延长,此时吸气与呼气均困难,病情更为严重。多数患儿有中度至高度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安静或睡眠时为吸气性呼吸困难,活动或哭闹时呼气与吸气均困难。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高热、严重青紫、烦躁不安与挣扎、呼吸、心率加快,面色由发绀转为死灰样苍白,虚脱、昏迷。若抢救不及时,多因缺氧及全身衰竭而死亡。
(2)体征:三凹征明显,可闻及气喘哮鸣音或气管拍击音等气道异物体征。双肺呼吸音部分或全部减低,间有干湿
主要原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预防严重并发症。
1.保持呼吸道通畅湿化气道,利于分泌物的排出。及时供氧,给予雾化吸入稀化痰液,并及时吸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着重注意气道阻塞症状,其中对呼吸频率及辅助呼吸肌异常活动的监测是一项基本措施。
2.抗生素应用抗生素虽对病毒感染的病例无效,但由于病情发展迅速,较重病例大多合并细菌感染。一般可给抗生素治疗包括青霉素类、红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或头孢菌素类。待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得出结果后,再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3.激素的应用目前仍有争议。反对者认为对机体产生抗病毒抗体不利,可能引起病毒感染扩散。但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激素治疗对于减轻阻塞、避免气管切开等有明显的作用。其理论基础为减轻炎症水肿,防止上皮纤毛的破坏。
4.气管切开术经保守治疗无效,喉梗阻仍无缓解或明显减轻则应及时进行气管切开术。有报道在严重麻疹及A型流感病毒流行时合并有本病者,需气管切开病人的比例比较多。
5.支持治疗包括适当的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避免气管内分泌物变干。另外可用小量输血或血浆等方法治疗以增加抵抗力。治疗时忌用吗啡及阿托品类药物。抗组胺类药物也宜少用或不用,这是因为它们抑制呼吸道腺体的分泌使黏膜和分泌物干燥,可加重呼吸困难。
预后:积极救治,一般预后好,但如未及时治疗或抢救不及时延误病情,可致呼吸衰竭死亡;或至病情发展引起并发症。
预防:同其他呼吸道疾病预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