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骨与关节结核

小儿骨、关节结核近年已明显减少,是全身性结核感染的局部表现,主要为结核杆菌由血行播散所致,这可说明为何小儿常见多发性骨、关节结核。此外还可能为淋巴原性播散。结核杆菌经血或淋巴循环而侵入骨端(骨骺、干骺端)或关节滑膜内。小儿骨、关节结核的好发部位首先为脊椎,其次为髋关节及膝关节、短骨及长骨骨干。外伤可使隐性骨结核病灶变成活动性骨结核。负重大或运动多的肢体或关节发生率较高,如脊椎结核多见于已能站立和走路的小儿,以负荷最重的胸腰段最易发生结核病。下肢结核比上肢结核多见。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结核细菌的感染。

发热、盗汗、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
体检:注意营养状态、病变部位压痛、肌紧张、肌萎缩、功能障碍及畸形等,有脓肿及窦道。
一、治疗
1.全身治疗 病灶活动期应绝对卧床休息,给予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病变稳定后可适当活动。
2.药物治疗 同结核病治疗。
3.局部固定 或牵引制动。
4.手术治疗 可根据病情需要,酌情选择病灶清除术、关节固定术或截骨术等。
二、随访
对病情稳定者一般每3个月复查1次,注意观察全身、局部、血沉和X线改变,经半年随访病情稳定者,改为每半年随访1次,观察3~5年无复发者为治愈。如遇病情变化应随时予以复查。
三、适应证
1.有明显的死骨、较大脓肿或经久不愈的窦道。
2.脊柱结核有脊髓压迫症状者。
3.单纯滑膜结核或单纯骨结核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4.早期全关节结核。
四、禁忌证
1.其他脏器有活动性结核或严重疾病。
2.全身中毒症状严重。
3.对抗结核药产生耐药性,药物治疗无效。
4.年龄过大或过小,体弱不能耐受手术。
五、术前准备
1.全身治疗及抗结核治疗3~6周,若窦道有混合感染应同时选用有效的抗生素。
2.按一般手术前准备常规处理,备血、查肝肾功能。
六、注意事项
1.充分显露病灶,细心操作,明确解剖关系,勿损伤胸膜及邻近的主要神经血管。
2.彻底摘除死骨,清除坏死组织,病灶内使用链霉素。
3.脊柱结核在彻底清除病灶的基础上,可同时进行脊柱融合术,或于后期俟病情稳定后再施术。严重破坏的全关节结核可酌情行关节融合术。
4.缝合切口时除有混合感染者外病灶处一般不放引流。胸椎结核行开胸病灶清除者,应行胸腔闭式引流。
七、术后处理
1.继续全身抗结核治疗,一般应持续9~18个月。
2.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按一般手术后常规处理
积极控制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