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弓形体病

本病亦称弓浆体病或毒浆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估计全世界约有40%的成人受弓形体感染,但是由于人对弓形体有先天免疫力,多数都呈慢性隐性而不发病,一旦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则表现为急性感染,因此感染后发病者较少。猫是本病重要的终宿主和传染源。爬行类、鱼类、鸟类、昆虫类、哺乳类动物和人是中间宿主。
本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尤以温热、潮湿地区多见,我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自治区均有报告。临床上与内、外、眼、神经、皮肤各科均有密切关系,本文仅介绍皮肤弓形体病。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弓形体或称弓浆虫,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球虫。属孢子虫纲,球虫目,在生活过程中有五种不同的形态,即滋养体、包囊(在中间宿主)、裂殖体、配子体、囊合子(在终末宿主)。滋养体是急性弓形体病最常见的形态,呈新月形,一端较细另一端较圆,Giemsa染色胞浆呈蓝色,核呈紫红色,它在宿主细胞内繁殖,直至宿主细胞破裂,滋养体逸出,离开宿主后即死亡,故滋养体在传染疾病上无意义。逸出的滋养体可侵犯邻近细胞,形成包囊,虫体在包囊内可生存多年。在慢性感染的病例常形成包囊,内含大量的病原体,对传播疾病有重要的作用。

感染弓形体后只有一小部分出现临床症状,大多数为亚临床型。人类感染弓形体病若是先天性的症状表现较重,尤其在妊娠4~5月时最为危险,常引起流产或死产,即使足月顺产,婴儿常是小头畸形、脑积水、小眼球、大脑钙质沉着、智力缺陷、脉络膜及视网膜炎、肝脾肿大、黄疸、出血性斑疹等,少数可出现掌跖斑丘疹、剥脱性皮炎、脱发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后天性弓形体病除少数严重者外,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为隐性感染,患者可不表现任何症状,仅在急性期表现多器官的损害,如淋巴结肿大、脑膜炎、多发性肌炎、肝炎、肠炎、视网膜炎等。在皮肤粘膜方面可出现蚕豆大小口腔溃疡、皮下结节、斑疹、丘疹、水疱、出血斑、脱屑、皲裂。Topi等将活动期的患者临床表现分为四个亚群:①慢性痒疹或皮下结节型:皮损内含有弓形体,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无效。②皮肌炎样综合征型:有典型皮肌炎症状,但血清酶检查均正常,肌肉活检可查到弓形体。③多形性皮疹型。皮肤表现为瘙痒症、慢性荨麻疹、多形红斑、环状离心性红斑、四肢血管炎、紫癜性毛细血管扩张等。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及自家免疫性疾病的患者,长期服用泼尼松免疫抑制剂时易患弓形体病或使潜伏的弓形体病感染明显化。为何皮肤方面能有如此不同的症状,这和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密切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乙胺嘧啶和磺胺甲氧嘧啶联合治疗,每个疗程1月,间隔1月再进行第二疗程。其用法为磺胺药每日2~4g,乙胺嘧啶每日50mg,2d后减为每日25mg。由于乙胺嘧啶是叶酸拮抗剂,为防止或减少副作用,应同时加用叶酸。该药对胎儿可致畸,孕妇应慎用。孕妇及耐药者可服乙酰螺旋霉素,每日3次,每次1g,20d为一疗程。也可用林可霉素,每日600~900mg。
要管好家畜防止污染水源,不饮生水,勿食未煮熟的肉食,生熟食品用的刀具、菜板不要混用。儿童不要玩猫、狗等动物。由于本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中间宿主和传染源又广泛,因此在流行区对本病的预防应加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