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是由于β-葡糖苷酶-葡糖脑苷酯酶缺乏致葡糖脑苷脂在肝、脾、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单核巨噬细胞内蓄积。
根据GD 发病的急缓和内脏受累程度及有无神经系统症状将GD 分三种类型:慢性型(非神经型、成人型、Ⅰ型)、急性型(Ⅱ型、神经型)和亚急性型(Ⅲ型、神经型)。同时根据亚急性型患者的临床表现又再分为Ⅲa、Ⅲb 和ⅢGBAc。
1.临床表现 由于β-糖脑苷酯酶缺乏的程度不同,临床表现有较大差异。生长发育落后,甚至倒退。肝脾进行性肿大,尤以脾大更明显,肝功能异常,脾功能亢进,可有淋巴结肿大。骨和关节受累,可见病理性骨折。X 线显示骨质疏松、局限性骨破坏,股骨远端膨大,似烧瓶样,是典型X 线征象,有些合并股骨颈骨折或脊柱压缩性骨折。化骨核愈合较晚。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肺受累有咳嗽、呼吸困难和发绀。X 线胸片有肺浸润病变。眼部可见眼球运动失调、斜视、水平注视困难、球结膜对称性棕黄色楔型斑块、基底在角膜边缘、尖端指向眼眦、先见于鼻侧后见于颞侧。皮肤可见鱼鳞病,暴露部位皮肤可见棕黄色斑。中枢神经系统受侵犯可有意识障碍、语言障碍、颈强直、角弓反张、四肢强直、剪刀腿、行走困难、全身肌肉萎缩、牙关紧闭、吞咽困难、喉痉挛、惊厥发作等,脑电图异常。
2.临床分型
(1)Ⅰ型:慢性型又称非神经型。最常见,尤其是犹太人种发病率高,儿童与成人均可发病,以学龄前儿童发病者多,起病缓慢,病程长,无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发病越早,酶活力越低。通常Ⅰ型患者GBA 的活力相当于正常人的12%~45%。
(2)Ⅱ型:急性型又称神经型。多在1 岁以内发病,最早于生后1~4 周出现症状,病情随起病早晚而不同,除Ⅰ型的症状、体征外,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多在2 岁以前死亡。此型的GBA 活力最低,几乎难以测出。
(3)Ⅲ型:亚急性型也称神经型。起病较Ⅱ型缓慢,可在婴幼儿期发病,除内脏受累外,可有1 项轻、中度神经系统表现。多数在10 岁左右出现,此型智力障碍较轻,智商在70 左右。根据患者神经系统受累程度,又将其分为:
①Ⅲa 型:有2 项或以上神经系统受累表现,轻度内脏受累。
②Ⅲb 型:仅有眼球运动失调,伴进行性内脏受累。
③Ⅲc 型:眼球运动失调伴进行性心脏瓣膜钙化和内脏受累。此型患者GBA 活力相当于正常人的13%~20%。对于年龄偏小的病人,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较晚,故应观察再定型。
以往对此病仅给予对症治疗,包括支持、营养、输血或输红细胞。对Ⅱ型病人还需止痛、解痉等等。
1.脾切除 适用于巨脾,伴脾功能亢进,年龄在4~5 岁以上,为了预防脾破裂、改善出血和感染对Ⅰ型和部分Ⅲ型GD 患者建议脾切除术。
2.酶的替代疗法
(1)西利酶(ceredase):1989 年国外开始使用ceredase 替代治疗GD,1991年正式推广应用于临床,至今全世界约有GD 2 万~3 万人,其中已有2 万人先后接受替代治疗,这对延长患者寿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显著效果。经近10年的经验总结,绝大多数病人症状得到改善,停止脏器继续受累。中国自1993年5 月开始为1 例9 岁女童GDⅢa 做替代治疗。1994 年又为1 例Ⅰ型GD 男童进行治疗。开始用美国GENZYME 生物治疗公司生产,名称为ceredase 注射剂,剂量400U/瓶(80U/ml),5ml/瓶,按60U/kg,2 周推荐剂量,将药液加入生理盐水1~2h 静滴,最初1 月每周1 次,继之每2 周1 次,剂量逐渐减少,半年后每4 周1 次。用药后最早的疗效反应为精神食欲改善,由骨痛严重不能下地到自由行走,治疗2 个月肝功能恢复,第6 个月身高体重增加6~8cm,肝脏回缩1/3,脑电图正常。1 年后身高增加15cm,体重增加5kg,但骨骼X 线改变不显著,酶活性略有提高,未发现脏器受累。第1 例治疗2 年后去美国继续用酶治疗,等待基因治疗,现已18 岁,上中学。例2 由于药品未到治疗中断,又出现骨痛不能下地。
(2)阿糖脑苷酶(alglucerase)注射剂:名称ceredase 最早从人胎盘组织中提取的β-葡糖脑苷酶经过加工提取,使酶(糖蛋白)寡糖链上的非还原末端上富有甘露糖,这样一来酶能被特异巨噬细胞上的碳水化合物受体所识别,才能进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溶酶体中,分解葡糖脑苷脂,以达到治疗目的。时间证明此酶是安全有效的。对Ⅱ型GD 患者进行GBA 替代疗法对内脏、血液病变有一定效果,但algluceras 不能透过血脑屏障,而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故非酶替代疗法的适应证。
(3)伊米苷酶(imiglucerase):以后又重组GBA 制剂imiglucerase,400U/瓶、200U/瓶两种剂型,经临床应用效果与ceredase 相同。imiglucerase 主要用于GD Ⅰ型,对Ⅲ型患者神经系统表现的疗效尚未明了。有研究发现只有在大剂量时,才可在脑脊液中检测到微量GBA。但有证据表明,某些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脑脊液中戈谢细胞减少,由沿水平注视困难的症状缓解,但对肌强直表现无改善,故对Ⅲ期GD,尤其Ⅲc 型非酶替代疗法的适应证。
β-葡糖脑苷酯酶的T1/2 约30min,ceredase 的降解速度更快。因此,酶活性虽有升高,但治疗过程中有活性下降的趋势,约5 个月左右酶的活性趋于稳定,而骨的变化恢复相对较慢。反映了骨骼重建的速度,长期应用酶治疗将能促进骨骼破坏的恢复。
3.基因治疗 国外近年开展对戈谢病基因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可喜的成果。应用造血祖细胞,成肌细胞移植,将GBA 基因导入体内,并通过其增殖特性在体内获得大量含有GBA 基因的细胞,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GBA,起到持久治疗作用。
预后:Ⅰ型GD 进展缓慢,脾切除后可长期存活,智力正常,惟生长发育落后。GBA 替代治疗效果显著,预后最好。Ⅰ型GD 脾切除后,肝和骨髓中GC 蓄积加快,故可早期死于肺和肝功能障碍,感染出血等。
Ⅱ型GD 多于发病后1 年内死于继发感染,少数可存活2 年以上。
Ⅲ型GD 多由于神经系统症状较重,死于并发症。由于GBA 的应用,预后有较大的改观。
预防:遗传性代谢性疾病产前诊断(antenatal diagnosis of hereditary metabolic disease)是防止遗传病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是人类遗传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是优生的重要措施。本症确定患儿基因型后,其母再次妊娠可做产前基因诊断,也可予杂合子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