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继发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中耳炎、乳突炎、咽炎,病菌大多由肺部经引流淋巴径路经胸导管人血,中耳炎及乳突炎时则肺炎链球菌可经静脉窦入血,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中20%~30%血培养阳性,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Ⅱ型肺炎链球菌较易引起。脾切除患者发生较多,可能与脾脏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具有强大的吞噬与杀灭有荚膜的肺炎链球菌的功能有关。其他原有重症疾病如镰状细胞贫血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均易发生肺炎链球菌败血症。
可继发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中耳炎、乳突炎、咽炎,病菌大多由肺部经引流淋巴径路经胸导管人血,中耳炎及乳突炎时则肺炎链球菌可经静脉窦入血,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中20%~30%血培养阳性,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Ⅱ型肺炎链球菌较易引起。脾切除患者发生较多,可能与脾脏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具有强大的吞噬与杀灭有荚膜的肺炎链球菌的功能有关。其他原有重症疾病如镰状细胞贫血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均易发生肺炎链球菌败血症。
本菌呈矛头状,常成对排列,故亦可称为肺炎双球菌。在液体培养中可呈短链状。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周围可出现草绿色环,菌落中部可因自溶酶的作用而呈脐状或火山口状。用基因分类法本菌属于第三群,即轻型链球菌群。本菌有三种抗原,由脂类和磷壁酸(teichoicacid)组成的细胞膜为F抗原,无特异性。肽聚糖(peptidoglycan)、磷壁酸和磷酸胆碱组成的细胞壁为C多糖抗原,有种属特异性,为各型肺炎链球菌所共有。荚膜多糖抗原具有型特异性,目前已有90个血清型,美国称为1,2,3?90,而Danish则依据抗原的相似性命名,将最先发现者称为F(first),其后发现者为A,B,C等。例如有19A,19B和19C,它们在美国的命名中则相应为19,57,58和59。荚膜可抵抗宿主的吞噬作用,为本菌的重要毒力因子。此外本菌可产生自溶素(autolysin)、肺炎球菌溶血素(pneumolysin)、神经氨酸酶(neuramindase),以及细胞表面蛋白A、表面黏附蛋白A、胆碱结合蛋白等,在感染过程中均有一定的致病作用。本菌对外界环境中的物理和化学因素抵抗力不强。阳光直射下1h可杀灭。目前常用的消毒剂如0.2%聚维酮碘(碘附)溶液、含氯消毒剂(含有效氯500mg/L)中10min可杀灭。但在无阳光的干燥痰中可存活1个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