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匐行疹

匐行疹亦称皮肤游走性幼虫病,还有移行性幼虫病、幼虫移行症、游走性线状表皮炎、潜行疹、沙虫病、管道工痒疹等诸多名称。是某些线虫的幼虫移行于皮内引起的曲折的线形损害。1874年Lee发现某些寄生虫移行人体皮肤引起的线状损害,定名为匐行疹,但他不知道是什么寄生虫,直到1926年Kirby-Smith、Dove及White才证实是寄生在狗、猫体内的巴西钩虫的幼虫所引起,以后又发现某些线虫、丝虫、绦虫的幼虫也能引起这种损害。本病多发生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狗猫粪便中的虫卵孵化成有感染性的幼虫进入皮肤而发病。该病在我国也有散发病例报告。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寄生在狗、猫体内的钩虫的幼虫是本病的主要病原体。寄生在其它动物体内的钩蚴、绦虫蚴、丝状蚴及寄生在人体十二指肠内的钩虫和美洲钩虫也能引起本病。四川地区发现的肺吸虫,其幼虫也同时发生胸膜和皮肤的游走性幼虫病。这些有感染性幼虫在土壤中发育,当人尤其是儿童接触被污染的土壤和水源时,即可被感染,幼虫可钻入皮肤而发病。

本病多发生于夏季,多见于儿童,各种寄生虫引起的匐行疹表现的症状基本相似。幼虫钻入皮肤后,潜伏数小时,在侵入部位出现瘙痒性红斑、丘疹和水疱等非特异性损害,2~3d后幼虫开始向前爬行,可直线前进也可蜿蜒前进,形成曲折的表皮内隧道,每日向前伸延数毫米到数厘米,皮疹表面呈淡红色,约2~3mm宽,略隆出皮面。患者感奇痒,常因搔抓形成继发性感染,出现条状的浅表溃疡或湿疹样损害。幼虫在几日或几周内停止移行,幼虫停止移行时可在局部形成硬结,虫体多停留在损害的末端不远处,瘙痒可持续数月之久,以后皮肤干燥结痂。皮疹多发生于足部、手部、小腿下端、面部等处,数目多少不定,一般是一条,有时可多条,有的皮疹可相当广泛,某些动物绦虫蚴引起的皮损为可移动的皮下结节,有压痛和奇痒,亦有的仅为丘疹样的皮疹。
匐行疹患者约有1/3出现暂短性肺部浸润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在痰内偶见钩蚴。少数患者可出现失眠、体重减轻及精力不集中。
1.噻苯哒唑25―50mg/kg,分2~3次口服,7~10d一疗程。用药后1~2d痒感即消退,皮疹停止发展,1~2周内即可痊愈。该药的副作用是头晕、恶心、呕吐、食欲降低。
2.于皮疹表面可用液氮冷冻或用氯乙烷喷射能将幼虫很快杀死。
3.皮疹面积不大范围不广亦可手术切除。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儿童不要直接接触狗、猫等动物。改善和注意个人卫生,儿童不要吸吮手指,饭前便后要洗手。勿吃不洁食品,在流行区工作要加强个人防护和饮食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