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辐射性白内障

临床上将有明确证据证明因辐射而引起的白内障称为辐射性白内障(radiation cataract)。晶状体赤道部囊膜下上皮细胞对电离辐射甚为敏感。受损伤的上皮细胞可产生颗粒样物质,在囊膜下自周边部向中心迁移,特别在后极部尤为明显。这种颗粒样物质的出现,大约需数月乃至数年的潜伏期。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晶状体对放射线影响具有高度敏感性。放射线所引起的白内障称为辐射性白内障(radiation cataract)。晶状体受伤者有2 种,一为接触放射线的工作者,二为接受放射线治疗者。常见引起损伤的放射线有:X 线、镭射线、60Co、90Sr的β、γ射线,以及铍、钋、镅的中子射线,红外线、紫外线以及微波等。

1.白内障形成的潜伏期 晶状体对各种放射线伤后表现基本相同。接受放射线后发病,潜伏期不一,可数月、数年或十几年,其与接受放射线的种类,放射量的多少以及年龄等有关。X 线引起发病在2~4 年,中子射线几个月即可使患者出现症状。总之,年龄愈小,潜伏期愈短;剂量愈大,潜伏期愈短;条件不同,差别甚大。
2.白内障的临床形态 X 射线、γ射线及中子照射所产生的白内障临床形态基本相同。人的辐射性白内障临床经过可分为4 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起晶状体后极部囊下皮质出现数个粉末状混浊小点,或呈白色、灰色、金色、彩虹色。后囊下皮质内有小空泡。这个阶段不引起视力损害。
第二阶段:经过一段时间后,混浊小点逐渐增多,聚积形成环状,当混浊区扩大到1~2mm 直径时,可见其周围有空泡与颗粒散布。以后混浊扩大成盘状混浊,直径3~4mm。
第三阶段:时间更长,后囊下混浊更多,渐次形成盘状,外形不规则,有时呈数层重叠形式。盘形混浊逐渐向赤道方向及前后扩大,同时晶状体皮质内发生自赤道部伸向中央的楔形混浊。有时这种起自周边的混浊较中央部混浊更早出现,周边混浊常呈黄褐色。
第四阶段:晶状体全部混浊,不能与老年性白内障鉴别。
1. 远离放射源,注意病情观察。
2.形成白内障影响工作和生活者可以手术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预后:与放射线辐射控制及辐射时间有关。
预防:辐射性白内障是某种放射线直接作用于晶状体的结果,因此医务人员必须采取预防措施,使外照射剂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此外,为了防止晶状体受辐射损伤,从事放射线工作者,应戴铅防护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