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CH的产生可能与医务人员测压对患者的“加压刺激”有关。在特定的场所、医务人员与患者交谈的语气、情绪均能影响测得的血压值。
2.患者本身对于应激有增强的反应Weber发现WCH患者存在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WCH患者血浆肾素和醛固酮水平增高,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也增高。
3.WCH患者具有与应激相关的压力反应的遗传特性,并且是高血压前状态的一部分;随访的结果显示白大衣高血压不仅表现在诊室时血压增高,在日常生活中血压也高,因此,WCH不是一个良性的疾病。
1.白大衣高血压是指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呈现诊断室中所测血压始终增高,而在诊室以外环境时日间血压不高,同时动态血压监测正常。有人认为称“单纯诊室高血压”更为合适。
2.难控制性白大衣高血压“难控制性白大衣高血压(white-coatirresistanthypertension)”是“白大衣”高血压的另一种表现,为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呈现“白大衣效应”,患者的实际血压值测得过高,又称诊断室血压高,动态血压监测正常。后者与“白大衣高血压”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Mezzetti等在250例接受降压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有27例尽管用了3种药物的联合降压治疗,临床血压仍高,而动态血压检测有20例血压正常,占难控制性高血压的74%。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如遇到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特别当几个不同类型的降压药物同时联合应用时,除了应考虑患者服药的顺从性及继发性高血压等原因外,白大衣效应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动态血压检测有利于排除后一种现象。
对于WCH是否需要给予治疗也存在着一定的争论。
1.有一些研究认为,WCH患者发生了心、脑血管及肾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并有血脂、血糖代谢异常。根据美国关于预防、检测、评价与治疗全国联合委员会第6次报告中对有靶器官损害和有糖尿病的正常高限高血压病患者均需治疗的建议,主张应对WCH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有实验表明,WCH患者具有功能性心血管异常,抗高血压治疗可对此有所改善,WCH患者可从抗高血压治疗中受益。WCH发展为心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概率较高,心血管病死亡率和发生率随着对WCH患者的抗高血压治疗而减少。在选药上,要针对WCH的产生机制选用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β受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钙拮抗药。
2.也有许多专家认为WCH可能不需要抗高血压治疗,而且即使经过治疗,也只是降低诊室血压而对于动态血压则影响较小。WCH患者与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区别,因此抗高血压治疗可能没有必要。1999年WHO与ISH高血压治疗指南指出单纯性诊室高血压是否需要治疗,应根据总的危险性状况和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来定。如果不予治疗,则必须密切随访。近年来,强调对WCH患者进行非药物治疗,提出WCH时应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和防止紧张;还可行应激处理,包括:生物反馈、瑜珈、松弛训练等,有研究认为,这些应激处理可能通过降低儿茶酚胺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活性而减少心血管危险性。
预后:对于WCH患者是否预后不良也存在着不甚一致的意见:有研究认为,单纯诊室高血压不能被认为是完全正常的血压,需要对其进行认真的随访。另有研究认为,WCH出现心血管危险的可能性与轻重度高血压相近。经过较长时间的随访,WCH发展为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且随着动态血压高血压的出现,发生心血管危险的概率也增加。一项进行了54年的随访试验表明,半数以上的WCH发展为持续性高血压,因此,WCH可能是发展为持续性高血压的预测因子。WCH的心血管病发生率和死亡率与WCH的靶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并随着对WCH进行抗高血压治疗而降低。也有研究认为,WCH血压并不能对预后提供较好的预测价值。NorthwickPark研究发现,10年的心血管危险率在WCH中是7.9%,在SH中是22%。Radeep等认为WCH有较低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较少的靶器官损害,SH与WCH相比其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4倍,冠心病事件发生率高2倍。WCH与SH相比死亡率显著较低。综上所述,对WCH的诊断标准、发生机制、对靶器官的损害及是否需要治疗和预后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争议,仍需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
预防:
1.预防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做到合理膳食、减轻体重、限制饮酒,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
2.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和防止紧张,正确对待及设法缓解各种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