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病毒性脑炎和病毒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均是指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由于病原体致病性能和宿主反应过程的差异,形成不同类型疾病。若炎症过程主要在脑膜,无临床重点表现为病毒性脑膜炎。主要累及大脑实质时,则以病毒性脑炎为临床特征。大多患者具有病程自限性。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临床工作中,目前仅能在1/3―1/4的中枢神经病毒感染病例中确定其致病病毒,其中80%为肠道病毒,其次为虫媒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和其他病毒等,虽然当前在多数患者尚难确定其病原体,但从其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均能支持急性颅内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病情轻重差异很大,取决于病变主要是在脑膜或脑实质。一般说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经过较脑膜炎严重,重症脑炎更易发生急性期死亡或后遗症。
(一)病毒性脑膜炎
急性起病,或先有上感或前驱传染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软弱、嗜睡。年长儿会诉头痛,婴儿则烦躁不安、易激惹,一般很少有严重意识障碍和惊厥,可有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但无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病程大在多―2周内。
(二)病毒性脑炎
起病急,但其临床表现因主要病理改变在脑实质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而有不同。
1、大多数患儿在弥漫性大脑病变基础上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复惊厥发作、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和颅压增高症状。惊厥大多呈全部性,但有可有局灶性发作,严重者惊厥持续状态。患儿可有嗜睡、昏睡、昏迷、深度昏迷,甚至去皮质状态等不同程度意识改变。若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或瞳孔不登大,要考虑颅内高压并发脑疝可能性,部分患儿尚伴偏瘫或肢体瘫痪表现。
2、若脑部病变主要累计额叶皮层运动区,临床则以反复惊厥发作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发热,多数为全部性或局灶性强直―阵挛性发作,少数表现为肌阵挛或强直性发作。皆可出现痫性发作持续状态。
3、若脑部病变主要累积额叶底部,颞叶边缘系统,患者则主要表现为精神情绪异常,如狂躁、幻觉、势语、以及定向力、计算力与记忆力障碍等,伴发热或无热,多种病毒可引起此类表现,但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者最严重,该病毒脑炎的神经细胞内易见含病毒抗原颗粒包涵体,有时被称为急性包涵体脑炎,常合并惊厥与昏迷,病死率高。
其他还有以偏瘫、单瘫、四肢瘫或各种不自主运动为主要表现者,不少患者可能同时兼有上述多种类型表现,当病变累积锥体束时出现阳性病理征。
病毒性脑炎病程大多2―3周,多数完全恢复,但少数遗留癫痫、肢体瘫痪、智能发育迟缓等后遗症。
本病缺乏特异性治疗。但由于病程自限性,急性期正确的支持与对症治疗,是保证病情顺利恢复、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主要治疗原则包括:
1、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与合理营养供给,对营养状况不良者给予静脉营养剂或白蛋白。
2、控制脑水肿和颅压内高压。
3、控制惊厥发作及严重精神行为异常。
4、抗病毒药物:无环鸟苷每次5―10mg/kg,每8小时1次,或其衍生物丙氧鸟苷,每5mg/kg,每12小时1次。两种药物均需连用10―14天,静脉滴注给药,主要对单纯疱疹病毒作用最强,对其他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也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