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

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是由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mycobacteria,NTM)引起的以角膜基质多灶性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1965年Turner和Stinson报道了第1例NTM角膜炎,随后,有关NTM角膜炎的报道不断增多。近年来由于角膜屈光手术的普及和眼部激素的广泛使用,该感染有集中发生的趋势。NTM迄今已发现100多种,其中37种已发现感染病例的报道。佰杰系统细菌学手册(Bergy’smanualofsystemicbacteriology)将NTM分为快速生长型和较慢生长型两类。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mycobacteria,NTM)属于需氧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由于具有抗酸染色阳性的特性,故又称抗酸菌。NTM可以引起人类很多疾病,包括颈淋巴结炎、角膜感染、肺部疾病及皮肤溃疡等。近年来由该菌所致的感染呈上升趋势。根据NTM的生物学特性(主要是菌落色素及生长速度)Runyon将其分为4组,引起角膜感染的NTM均属于第Ⅳ组(快速生长NTM),其中以偶发分枝杆菌及龟分枝杆菌最常见。由于非结核分枝杆菌可污染医院中的试剂和冲洗液,已成为院内感染中常见的细菌之一。大多数NTM角膜炎都与角膜手术、外伤及配戴角膜接触镜有关。

NTM性角膜炎起病缓慢,病灶往往迁延不愈。早期症状为畏光、流泪、眼红、部分患者有眼痛,但不明显;随病情发展会出现视力下降。典型的临床体征包括角膜基质多灶性点状浸润、无痛性角膜溃疡及基质脓肿;少数患者可发生角膜穿孔;进展期出现卫星病灶及前房积脓。
NTM性角膜炎的治疗原则为: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相结合,急性期禁用激素。
对于早期NTM性角膜炎,首选1%~2%阿米卡星(Amikacin)滴眼液,每30~60分钟1次,连续使用48h,之后酌情减量;对于中、重度患者可同时给予结膜下注射4%阿米卡星0.5ml。阿米卡星对角结膜上皮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且易产生耐药菌株,故最近有学者提出局部使用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如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CAM)、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RTM)或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TM)来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对于重度患者应同时口服克拉霉素片或阿奇霉素片,均为500mg/次,2次/d。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对NTM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以新一代氟喹诺酮类中的加替沙星(Gatifloxacin)效果最好,其滴眼液浓度为0.3%,且对角膜的毒性较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低。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病情继续发展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包括角膜病灶清除术、板层角膜移植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局部使用阿米卡星或加替沙星滴眼液可防止病情复发。
预后:手术治疗后联合局部抗菌治疗可防止复发,并有效保存有用视力。
预防:防止角膜外伤,并对长期局部的激素应用有所防范。